第二百零八章 历史上的清君侧(3/6)
兄弟建文帝信任,贵族为表忠心,与姐夫划清界限,还多次自请率兵阻击燕军。可徐增寿却一直暗中替朱棣传递消息,通风报信。
在靖难之役进行到最后关头时,徐增寿被建文帝抓了个现行,打入天牢。此时燕军即将兵临南京城下,只要燕军进城,那么徐增寿就是朱棣的从容功臣。
然而建文帝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为了泄愤,建文帝将徐增寿亲手杀死,随后在皇宫点燃熊熊大火,从此消失了踪迹。朱棣登基后,囚禁了大舅子徐辉祖,追封小舅子徐增寿为定国公,命其子徐景昌世袭。
徐皇后担心徐景昌年纪太小,骤然受封国公,会恃宠而骄。1420年,朱棣迁都北京,定国公府地也随之北迁。4年后朱棣驾崩,定国公徐景昌在朱棣丧礼上遭到言官弹劾,被明仁宗赦免。
【盘点华夏历史上的清君侧历史华夏帝王小知识】
清君侧这套组合拳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打过无数遍了,而以这套拳法打赢中央的却寥寥无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华夏历代的清君侧。
华夏历史上第一次清君侧是西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互换的根源其实早在汉初的时候就埋下了。当时刘邦给刘氏子弟升职加薪,让他们当诸侯王保卫中央。
但他的这次分封非但没能守卫汉室江山,反而为未来的叛乱埋下了一个雷。公元前157年,汉景帝刚一登基就不得不面对诸侯王逐渐做大的问题。
对此,汉景帝开启艰难困苦的扫雷活动。他和士大夫晁错唱起了双簧,晁错负责挑诸侯王们的刺,而景帝就借此今天是一块藩王的封地,明天再去一块封地。
汉景帝钝刀子割肉的举动,彻底让诸侯王们背后发凉。他们觉得与其等中央的屠刀落到头上,不如主动出击,踹掉boss自己当大王。
就在此时,吴王刘濞向这些诸侯王们伸出了橄榄枝,他秘密遣使,拉来六国诸侯王做队友,静待造反的良机。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下诏从吴王嘴里抢豫章郡和会稽郡的时候,吴王刘濞就冲冠一怒,起兵清君侧了。
他们清君侧轻的就是主张削藩的《头号玩家》晁错。叛军打出了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见此,汉景帝选择将晁错推出去当挡箭牌。
既然诸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