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割…蛋…蛋?(7/8)
对,为何要笑?
只听洛璃继续说道:“宋朝之所以改变,也不是他们想改的,他们也喜欢吃羊肉,比如宋真宗时期御厨每天要宰羊350只,仁宗的时候要宰280多只,可见他们也是忠实的羊肉粉。”
“但是,众所周知,我大怂并没有一统天下,相反最后被打的只能偏安一隅,这就导致他们没有地方养羊,就算有小片区域适合养羊,养出来的也不好吃,这一点如果牛牛同学吃过别地方的羊肉,就会深有感触了。”
唐朝,突然被cue到的程咬金,不自觉点了点头,他吃过草原上的羊,也吃过长安以及南方养的羊,确实越往南走,羊肉越不好吃。
“由于疆域的缩小,羊肉的供应成了问题,所以宋朝的人只能找别的肉来代替羊肉,而这时候,大宋第一美食家——苏轼出现了。”
“苏轼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谁高中又没被他折磨过呢,是吧。他除了诗词文章写的好之外,他还是咱们吃货的祖师爷,一路贬到哪他就吃到哪。”
北宋。
苏辙看到这不禁捂脸发笑。
阿兄贪嘴的名声居然都传到了后世,这可真是丢人丢了好几百年啊。
“苏轼当时因‘乌台诗案’被牵连,贬到黄州的时候,发现这的猪肉不仅便宜,还挺好吃的,于是写了个《猪肉颂》,在里边描述了猪肉的烹饪方法,这便是东坡肉的雏形。”
“别看苏轼做官不太顺当,但他文学造诣是实打实的,那名声在大宋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算是宋朝的知名网红之一,名人效应那是相当好的。”
“他亲自带货,那大家肯定得试一试啊,一吃大家觉得还都挺好吃的,所以大家也就不再抵制吃猪肉了,再加上圈养猪可比养羊方便多了,渐渐的吃猪肉成了主流,劁猪的技术也开始大规模普及起来了。”
“后来,劁猪匠甚至成为了专门的职业,据说朱元璋还为一户劁猪匠写过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不过我感觉这传闻有点不太靠谱,毕竟以老朱的文化水平,应该很难写出这样的对联。”
明朝。
朱元璋恼羞成怒。
他文化水平怎么了,他也是能写出“屠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的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