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罪魁祸首(1/7)
在悠悠青史的长河之中,据史载:刘伯温曾于青田享受了两年宁静的隐居时光。彼时,他满心期望能彻底远离尘世那纷繁复杂的喧嚣,避开无休无止的权力纷争与是非纠葛,在这方山水之间寻得内心的安宁,让岁月悠悠流淌,静享余生的平和与静好。
然而,他的智慧犹如划破夜空的璀璨星辰,在时代的天幕上熠熠生辉,其谋略之深远、才学之渊博,早已超凡脱俗,声名如汹涌浪潮般传遍大江南北。民间百姓口口相传,将他描绘成一位仿若拥有通天之能、可洞察未来的活神仙,这般神化的赞誉,使得他在众人眼中愈发神秘莫测。
但光芒太过耀眼,往往也会招来暗处的嫉恨,他的政敌们心中的嫉妒之火熊熊燃烧,而坐在皇位之上的皇帝,那猜疑的目光也悄然投向了他,仿佛在审视着这位功高震主的臣子是否暗藏野心。
洪武六年(1373年),命运的轨迹陡然转变,如同平静湖面被巨石打破,泛起层层惊涛骇浪。
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这个野心勃勃、一心追逐权力巅峰的人,凭借着种种手段,终于登上了左丞相的高位。
一朝大权在握,他心中那被压抑许久的恶意瞬间爆发,迫不及待地指使他人对刘伯温展开了恶毒的诬告。他们声称,刘伯温妄图霸占一块名为“茗洋”的土地,说这块土地神秘莫测,暗藏着“王气”,刘伯温居心叵测,欲将其据为己有,作为自己百年之后的安息之所,其心可诛,必有图谋不轨之意。
明太祖朱元璋,本就生性多疑,对刘伯温这位智谋过人的臣子早有几分疑虑,听闻这诬告之言,犹如火上浇油,瞬间龙颜大怒,不假思索地当即下令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
刘伯温得知此消息后,内心犹如惊弓之鸟,惶恐不安,深知皇帝的雷霆之怒难以平息,于是赶忙亲自奔赴南京,怀着忐忑的心情向明太祖谢罪。
此后,他便小心翼翼地留在南京,犹如置身于荆棘丛中,每一步都走得胆战心惊,不敢轻易提出还乡的请求,生怕再触怒龙颜,招来更大的灾祸。
后来,胡惟庸的权势愈发膨胀,一路升任右丞相,此人的心狠手辣在朝堂之上可谓人尽皆知,其恶行昭着,手段狠辣,堪称天下第一大奸臣,所作所为与那臭名昭着的秦桧相比,竟也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