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说破人生真相(2/4)
起性空’四字,‘缘起’即是一切法因缘而生,缘聚则有,缘散则无,当体即空,人我,法我当下即是不存在的。此即是人无我,法无我,哪有我可得。‘性空’即是是否有一个本性可得,印度教说的梵我,基督教的神,及某些宗教的神我,道、存在、本性、真心等等,佛说本性也空,所谓真如,如来藏,心即是佛等等,也只是权宜之说。本性空不只是没有一个实在的本性,而是说一个空也不可得,这即是性空,净洒洒无一法可得,是为究竟。然而,性空不碍妙有,妙有即是这因缘所生之法,它的当下即性空。所以《楞严经》说,‘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是也。缘聚则有,缘散则无因缘所生法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也是《心经》的重要佛法道理。”张其金对袁心怡说。
“我已经跟你说过,因缘所生法,是指生灭变化之有为法,‘因’是前面的一个动机;只要前面一动,连锁的关系就来了,这就是缘。‘因’与‘缘’配合得成熟时,就会产生结果。因缘所生法认为是‘我’的每一个人,实质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各种因缘的集合体,所以当体即空,并不是要空了它才是解脱,而是没有一个实体需要去解脱。所以祖师说,本来无缚,何用求解。虽然性空,但并不碍妙有,妙有即是这因缘所生之法,它的当下即为性空。”袁心怡讲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对于这些,你肯定还不能理解,但你要明白《心经》的人生观是‘人生是苦’。因为人生一切都是无常,都会变化,佛教中就以无常变化的意思来说人生都是苦的。这‘苦’是什么意义呢?是有缺陷,不永久,没有彻底的意思。”
“这点是我最有感受的了。”张其金叹息了一声说:“我们的人生本来就是烦恼,本来就是苦的。比如生命的诞生是苦的,婴儿出生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步入老年是苦的,因为老之将至;‘病’和‘死’更令人难过;得不到希望拥有的东西是苦;要与喜欢的人分开是苦;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东西,又偏偏经常碰到是苦;有些事情,本来是开心快乐的,但快乐之后又怎样呢?快乐是否永恒呢?快乐过去后也会变成苦,诸如此类人生的这一切本来就是烦恼,就是苦的。所以我想问你,既然佛教认为人生本来就是苦,那么佛教是消极的宗教吗?”
袁心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