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1章(2/3)
经济学就更是如此了,每个家庭都是构成社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家庭富足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才会充满活力,大河没水了,小河未必会干,相反,小河如果统统断流了,那大河才必干涸无疑。”于振清继续说道。
林海沉吟良久,苦笑着道:“这个问题涉及的内容有点深,一时恐怕很难说清楚,还是暂时别讨论了。”
“是的,这确实不适合讨论,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无非是想告诉你,李光旭是个政客,他看问题的角度,和我是完全不同的,而站在不同角度,得到的答案就完全相反,你不能说李书记一定是错的,当然,也不能认为我就一定是对的。”于振清笑着道。
林海基本已经明白了,只是笑而不语。
“李书记所做的一切,都是从政治正确的角度出发的,他需要蓬勃发展的经济势头,要看到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要漂亮的gdp数据,所有这些,既可以充分体现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又能证明他的执政水平和能力。这没有任何问题,百分之九十九的领导干部都在这么做。但我是从纯经济的角度出发的,我看到的是危机四伏和矛盾重重,可惜的是,我所看到的这些,是不可以摆到桌面上的,用李书记的话说,我就是个不懂政治的蠢货,抚川真要落在我的手里,不出两年,非彻底乱套不可。”于振清苦笑着道。
这句话,李光旭确实说过,林海听罢,也是会心一笑。
于振清叹了口气:“远的不说,就说柳杖子矿吧,多好的企业啊,曾经是国内铅锌矿的领军企业之一,可这才不到十年的光景,就破败成了现在模样,在李书记看来,那就是个大包袱,恨不能一脚踢开,这么多年,他对这种老牌国企,基本都是持这个态度的,说实话,他当政之初,抚川的经济形势不好,为了发展,做出一些取舍,是可以理解的,也很支持。但现在抚川的经济上来了,完全有能力让企业活过来,这么说吧,第三产业再兴盛,所带动的就业也是有限的,而像柳杖子矿这样的企业,一旦被激活,那就不是解决点就业的问题,是可以带动整个抚川经济的。”
林海正琢磨着想把话题引到柳杖子矿上呢,没想到于振清自己就说了上,不由得心中大喜,不过他没表现出来,而是故意唱了个反调。
“柳杖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