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6章(1/3)
为此,这次在燕京,他坚决地拒绝了吴燕妮。之前,他还有意跟其他女友保持了克制,尽可能地保持一定距离。尽管这样做,会让她们感到失望,可这也是对彼此有好处,免得一个不慎,陷入万劫不复之中。
上班后,宁港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兼主任魏正银到何强办公室汇报工作。他首先向何强汇报了原县港务局整体并入管委会的工作,已经完成,人员岗位都已经调整到位,也没有产生大的抵触情绪。
何强点了点头,说:“你们的工作只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大家应该能够理解并接受的。”
接着,魏正银拿出港口行政办公大楼三套设计方案,请何强审议,何强虽然看中了其中一个方案,但是他不坚持己见。“这事属于政府权限,我不想插手,由政府办公会议审议决定好了。”
魏正银道:“您是一把手,您的决定举足轻重,我会把您的意见带到会议上。”
何强笑道:“这个主要是你们管委会跟政府的事。我只提一点看法:就是办公大楼要坚持美观大方、经济实用、考虑发展的原则。”
接着,何强问及港区建设情况。魏正银说:“目前两条导堤全都开工,码头栈桥的桩基还在规划中,最快在本月中旬就能上马。”
何强又问到港区拆迁征地的问题。
魏正银介绍道:“在港区范围内,共有五家国营单位,分别是属于林业局的林场、农业局的棉花原种厂和水稻原种厂,滩涂局的水产养殖厂以及盐务局的盐场,涉及到三百多名集体员工的岗位调整。目前通过政府协调和四个主管局的重新安置和内退,这五家集体企业的员工就业问题基本解决。”
魏正银接着说:“在港区内还有二十八家私人承包鱼塘,这里的问题比较复杂。一是这些鱼塘租期是三十年,这才过去十六年,还剩下十四年;二是一半以上的承包者,手中承包的鱼塘都是从别人手里转租,最短的才一年。对鱼塘投资的成本,有约三分之二承包者没有回收回来,经济损失最大的达到一百多万元。我们的补偿政策是一视同仁,可是面对这些经济损失巨大的承包户,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破产。如果解决不好,将会造成社会重大隐患。其中有几家坚决不肯签字,说要与鱼塘共存亡,还扬言要到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