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谋划政变(3/6)
惕。到那时候,恐怕军队还没有调集完毕,大司马府就已带兵杀来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能用的人手,是那种不经任何程序、随时可调用的士卒。这样的人,骠骑将军府有一百五十人,司隶府有八十人,加上林林总总其余的僚属侍卫,合起来,恐怕堪堪也就五百人。
五百人,能够颠覆这座洛阳城吗?
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拉拢更多人。
刘暾提出建议道:“大司马府这一年来专权独断,得罪了不少人。其中有亲王,也有禁军,殿下,您不妨加以拉拢,若能得到他们相助,想要取胜,胜算就大大增加了。”
司马乂道:“你说得很对,但此事事关重大,一定要找可信的人,不然的话,一旦事泄,就万事休矣了。”
那到底该去找谁呢?众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羊玄之道:“我以为屯骑校尉刘乔不错,他此前在朝会上弹劾过董艾,原本进了尚书省要当尚书,结果竟为董艾贬职,又贬回屯骑校尉,若能得他襄助,胜算必然大增。”
王矩道:“也可以拉拢几位藩王,此前王豹不是有议论,要令宗王归国吗?虽未成行,但必然有王公心有余悸,也是一番助力。”
刘羡则道:“西市游侠颇多,可以用重金收买一些游侠,应能得千余人。大司马府中,除去祖士稚外,也颇有我几位故交,他们不过是齐王临时征辟入府的,也可以拉拢过来。”
“……”
司马乂对他们的提议都极为欣赏,但隐隐间,总觉得少了什么。他徘徊两步,扫视周遭,这才发现,一开始提议拉拢的刘暾,竟一直沉默不语,低头似若有所思,便问道:“朱虚公,你有什么话要说。”
刘暾道:“殿下,臣以为,只要拉拢一个人,这次的大事,就十拿九稳了。”
司马乂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并没有得到答案,继而问道:“朱虚公说的是谁?”
“王衍,王夷甫!”
在场众人皆恍然,这确是个非常重要的人选。王衍当了近二十年士族领袖,又做了好些年中领军、尚书令,可谓是门生遍天下,在禁军、朝堂中皆有极高的号召力。当年后党、赵王党都之所以能把持朝局,都是靠了他的支持。也正因为如此,当司马冏发现他可能涉及谋反时,仅是将他免官在家,派人暗中监视,也不敢有更多的迫害。
若是能得到王衍的襄助,确实能使胜算大增。毕竟这一年中,河间王在洛阳煽风点火,其中肯定有王衍做的手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