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2)权威解读 标本病全面治疗原则(2/5)
,即逆其病势,通过泻下来消除病邪。
从治法(顺应精气而补)
而从治法,则是在人体正气虚弱,或是病邪虽在但已呈现虚象时,医生顺应人体正气或病邪本身的某些特性,采用补养、温阳等方法,帮助正气恢复,或使病邪逐渐消退。这里的“顺应精气而补”,可以理解为在患者精气不足时,给予补益,以增强其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比如,对于因脾肾阳虚导致的慢性腹泻,中医会采用温补脾肾的方法,这就是顺应患者体质虚弱、阳气不足的特性,进行从治。
在中医的诊疗思路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确实有着一套精细而深刻的处理原则。针对您提出的“先患某病而后发生气血逆乱”与“先气血逆乱而后生病”的情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先患某病而后气血逆乱治他的本病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原发病是导致气血逆乱的直接原因,那么治疗的首要任务自然是针对原发病进行干预。比如,一个人先得了严重的肝病,随后出现了肝气郁结、气血不畅的逆乱现象,那么治疗时就需要先针对肝病进行疏肝解郁、调理气血,以恢复肝脏的正常功能,进而改善气血逆乱的状态。
先气血逆乱而后生病治他的本病
而对于先出现气血逆乱,随后才表现出具体疾病症状的情况,虽然表面上看似气血逆乱在前,但深入探究,往往能发现其背后隐藏着某种潜在的体质因素或生活习惯不当等根本原因。此时,治疗虽需直接针对气血逆乱的症状进行调和,但长远来看,仍需寻找并纠正导致气血逆乱的根本原因,以防病情反复或加重。
先感受寒邪而后生病治他的本病
当人体先感受寒邪,随后出现一系列病症时,如感冒、咳嗽等,中医会首先识别出这是外感寒邪所致。然而,治疗时并不仅仅局限于驱散寒邪,更重要的是要判断寒邪是否已经影响到了人体的正气,特别是脏腑功能。如果寒邪仅停留在表浅,可能通过解表散寒即可;但若已深入脏腑,导致气血凝滞、脏腑功能受损,那么治疗时就需要在散寒的同时,兼顾调理受损的脏腑功能,即“先治他的本病”。
先有病而后感受寒邪治他的本病
对于原本就有疾病在身,随后又因感受寒邪而加重病情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