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11)情志波动导致虚实之症,及阴阳失衡诱发的危机(3/4)
成,就像是后勤补给线出现了问题,原本应该顺畅运行的气机就会受到影响,变得衰少无力。这样一来,水谷精微的转输和布化就会受到阻碍,导致“上交不能宣发五谷气味,下脘不能布化水谷之精”。这种上下不通、内外不和的状态,正是身体机能失调的表现。
更糟糕的是,由于胃气得不到正常的疏泄和滋养,就会逐渐郁积生热。这股热气如同夏日午后的热浪一般,不断上熏于胸中,让人感到胸闷、烦躁、内热难耐。这就是岐伯所说的“胃气郁而生热,热气上熏于胸中,因而会出现内热”。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对脾脏造成的损伤。同时,也要注重饮食调养和情绪管理,以维护脾胃的健康和整体的气机平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内热等疾病的困扰,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黄帝问阳盛则产生外热,是怎样一回事呢?
岐伯说:人体的生理机能与外界环境、内在脏腑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而又精妙绝伦的联系。关于“如果上焦作不通利,就会使皮肤致密,腠理闭塞汗孔不通,这样胃气就不能发泄越散,而是郁而发热,所以会引发外热”这一论述,我们可以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脏腑经络理论来深入解析。
上焦作为人体阳气的生发之地,其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当上焦作不通利时,就像是一条河流的上游被堵塞,下游的水流自然会受到影响。在人体中,这种影响就表现为皮肤变得致密、腠理(皮肤表面的微小孔隙)闭塞、汗孔不通等现象。这些变化不仅阻碍了体内邪气的外排,也影响了正气的流通和布散。
接着,我们来看胃气。胃气在中医理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消化吸收的关键力量,也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之一。当胃气不能发泄越散时,就像是一股被压抑的力量在体内积聚,时间一长就会郁而化热。这股热气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就会在内部形成热邪,引发外热的症状。
因此,岐伯的这段论述实际上是在告诫我们:保持上焦的通畅对于维护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一旦上焦作不通利,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外热的产生。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