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9)气血偏盛的虚实两面:表现特征+调理渠道(2/4)
在人体的舞台上演绎着生命的旋律。然而,当这两位舞者不慎“绊脚”,即血与气混杂并逆着经络的指引而上冲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厥病”就可能悄然上演,让人措手不及,仿佛瞬间陷入了死亡的边缘。
想象一下,这就像是体内的河流突然倒灌,本该滋养万物的水流却逆流而上,冲击着脆弱的堤岸,威胁着整个生态的平衡。在人体中,这样的逆流会导致气血严重失衡,头部作为气血汇聚的高地,首当其冲,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而引发突然昏厥,症状之剧烈,犹如暴死一般。
但中医的魅力在于它的辩证与灵活。面对这样的危急情况,治疗的关键在于引导这股逆乱的气血重新找到它们的归途,让它们能够顺流而下,回归本位。如果气血能够及时得到这样的疏导,患者就有可能从死亡的边缘被拉回,重获生机。
然而,如果气血被顽固地“堵”在了上方,无法顺利下行,那么情况就会变得十分棘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瘀滞的气血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生命的终结。
因此,对于大厥病这样的急症,中医强调“急则治其标”,即首先要迅速采取措施,引导气血下行,恢复其正常的流动状态。同时,也要注重查找导致气血逆乱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病情的反复和加重。
在这个过程中,中医的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手段,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帮助患者度过难关,重获新生。
黄帝问:实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的虚,又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的?希望能听您讲一讲虚和实的形成关键。
岐伯说:阴经和阳经都有起到输入和汇合作用的腧穴,以互相沟通”,这不仅仅是对人体经络网络的一种描述,更是对生命奥秘的一种深刻揭示。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遍布全身,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是人体功能活动的重要基础。而阴经与阳经,则是经络系统中两大主要类别,它们分别承载着不同的气血属性和功能特点。然而,尽管阴阳有别,但它们之间却并非孤立无援,而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腧穴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这些起到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