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1/2)
“没有粮食是最危险的,我从前提议粮食进口,但我们有一个严重的问题,能动用来购买粮食的外汇不多。今年我看到黑省提议出口土特产、拖拉机,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老许你们黑省的工作做得不错。”
“你们今年搞出了不小的动静,造出很不错的拖拉机!”
被点到名的许昌龙脸上浮起了淡淡的笑,“都是底下的年轻人脑子活泛。”
陆老称赞一声,继续说:“土特产我们要出口,像新省的棉花、豫、冀省的红枣、苏省的扇子,杭市的绸伞,丝绸、芝麻、花生这类土产品都是很有竞争力的,质量好、成本低……
但多出口意味着留给老百姓用的就少了,到底是保哪一头?老百姓的棉布已经缩减得不像样了,以前每人十八尺定量,现在缩减后每人领到手的实际只有六尺。外衣、裤子、袜子都要用布,一件成人上衣就要花去六七尺布,六尺实际是很少很少的。
但每人减少一尺布,就能多进口十亿斤粮食……五美元一匹布,七千万匹布就是三千五百万美元,恰好能买十亿斤麦子,我看宁愿每人缩减一尺布……”
各位领导听着陆老“斤斤计较”地反复算着经济账,心中不免一阵心酸。
如果不是捉襟见肘,何至于此?
他们看见陆老两鬓风霜,比去年更白了几分。他的心脏不好,去年已经是几度住院。今年却拖着病体奔波在各省乡村,深入考察。
再看看他那打了补丁的朴素外套,更是沉默无言。
陆老又翻了翻提交上来的报告,翻出许昌龙的那一份,兴致勃勃地说:“你们的菌草行业下乡主意不错,我批准了!”
“蘑菇营养价值高,产量高、成本低廉,能够充分利用荒地。近一点的港城、远一点的欧洲都是发达的地区,居民人均收入高,更舍得在食物上消费。
蘑菇要是出口,一来粗加工做成蘑菇干,出口发展中国家,二来精加工做成蘑菇罐头,不要用农药,要干净一些……”
许昌龙听着领导敦敦教诲,频频点头。
……
黑省,军区大院。
冰城的“菌草下乡”项目热闹地展开,原则上菌草的养殖户优先包括山区不方便种植粮食的农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