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祖孙谈话(1/3)
清泉忠康提到友野曾来找过清泉铭越,这可能是为了确认孙子是否知道这件事,或者是为了了解他对此的态度。
清泉铭越表示他知道友野找他的事情,“他后来去找过我试图带我入伙,我拒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清泉忠康说:“他那天到家里来大放厥词,说外面左翼形势一片大好!仿佛他们明天就要执政的意思!对此,你怎么看?”
清泉铭越说:“虽然从表面上看形势一片大好!大批饿死饿活的草民们纷纷要求面包和工作,但是明眼人一看,这些人不过为了生计而已,又不是什么坚定的个人信仰,对付这种情况,直接去空投面包和牛奶就完了!”
清泉忠康说:“不错!”
清泉忠康说:“我听说最近出了个自称是南朝后裔的熊泽天皇!”
清泉铭越说:“不错,不单单是熊泽战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冒出来十几个南朝天皇。”
日本投降前,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官员,他们更在意另一件事:天皇陛下以及天皇制绝不能被废除。
这不仅仅是个别几个热衷于君主制的大臣的意见,在日本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因为从昭和天皇的爷爷,明治天皇这一辈起,在日本沉寂了近七百年的天皇家族,在声势浩大的倒幕运动之下,凭借武士阶层的簇拥重归权力中心,日本历史迈入近代、成为帝国。
这一时期,日本以举国之力学习西方,政体模仿德意志帝国构筑二元君主制,国家设立议会,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又称明治宪法),组成以天皇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制国家机器。
短短几十年间,明治政府通过牢牢掌握宣传工具,奉以天皇为绝对中心的“皇国史观”为全民族统治纲领,将日本凝聚一心:
《军人敕谕》,旨在通过强调天皇对军队的绝对统帅,实现全日本国民的武士化,直接为二战前日本军国主义化奠定思想基础;《教育敕语》,鼓吹“克忠克孝亿兆一心”,确立了封建军国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全面统治。
更值得注意的是,天皇不仅是政治领袖,而且是日本国民普遍信仰的神道教最高宗教领袖,政教合一。在绝对君权与神国信仰的加持下,从上至下的每个阶层对天皇“扬国威于四海,拓波涛于万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