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千里驰援(6)攻城(上)(4/5)
点燃,当然了,后世的没良心炮由于炮口开口极大,完全可以分别点燃,也可以将发射药与炮弹的引线并在一燃。
但张七就不能这么做了,经过反复地实验,最终想出了用发射药点燃后的高温烧毁木板的极端时间点燃炮弹引线的办法。
就是这点时间让开花弹的引线不至于在膛内瞬间燃尽然后爆炸,这需要反复多次大量的试验,试验时除了炮兵需要穿上多层甲胄,还要在炮位旁边固定一块很厚的铁板,最终历经千辛万苦还得出了发射药的药量与木板厚度之间的精确关系。
当然了,这需要你的各种火药的性能非常稳定,否则还是非常危险的,针对这一点,他也只能尽量颗粒化,而且隔三差五将颗粒化火药拿出来重新炮制,平时也尽量做到防潮。
至于所谓的开花弹,他也想不出别的法子,只能利用模具铸造出布满气孔的炮弹外壳,里面填充着同样粗陋的火药、碎石子、碎铁渣等。
闲话少说,只听“轰”地一声,那枚炮弹便飞上了天,这一次显然飞过了头,在出口一侧的民房上爆炸了。
张维明立即调整火炮的偏角、仰角,这一次正好在出口往里一些爆炸了,显然炸到了敌人,虽然他们这里看不清楚,但传来的惨叫声还是印证了这一点。
再次对照同样试验了无数次才制定出来的射距和射表,调整仰角,第三发炮弹正好在出口上面炸响!
只有三丈宽的石阶尽头的街道显然不能让三门火炮并排排列,而是纵向排列,三门火炮的位置、仰角、偏角几乎一模一样,刚才张维明施射的是最后一门,这就意味着前面两门可以打到同一纵线更远的地方。
后世的张七也是工科毕业,原本已经将高等数学、弹道学忘了个干净,利用龙凤玉佩回到后世后赶紧又买来了大量相关的书籍,其中就包括微积分、弹道学、力学,还有一些此时的历史书籍。
这才确定了火炮和火铳的射距和标尺。
当然了,后世有大量书籍都记载着此时欧洲各种火炮和火铳的相关内容,依次为蓝本,反复试验就是。
最后形成了一整套有关这方面的表格,让悟性高者学会后死记硬背,再让其指导普通炮兵就行了。
“轰”
“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