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县志留名的诱惑(3/3)
边笑着说道:“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大不易也。不过,纵使再大不易,某亦愿践行之。”
其实真要说起来吧,孔夫子一直向往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中原堂口的历史上还真就实现过。
大明朝。
在朱重八当上皇帝之后,大明朝用力推行“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等一大堆的社会福利机构,基本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者有其屋。”
据《宛署杂记》中记载,到了万历年间,一个县加入养济院的人就已经达到了两千余人。
可惜的是,因为财政等等乱七八糟的原因,大明朝的这些社会福利并没能一直传承下去。
现在的大汉朝有没有能力实现这样儿的社会福利?
有,也没有。
说有,是因为在搞定东羌之后,因为不用再维持数量庞大的军队,所以大汉朝在财政支出方面会得到很大缓解,原本用于针对东羌、乌桓等游牧民族的钱粮,完全可以挪用于社会福利。
说没有,是因为大汉朝的赋税收入其实并不算太多,面对刘宏提出来的广建社学和大兴土木等基建项目,大汉朝的赋税收入也只能用入不敷出来形容。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生产力不足所导致。
又往前走了一段,刘宏强行按下心里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扭头对陈蕃说道:“先生,不如随寡人去雒阳社学那里看看?”
乍一听刘宏提到社学,陈蕃顿时也来了兴致。
毕竟社学这玩意儿是在陈蕃担任太傅期间才搞起来的,这也是陈蕃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