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我大汉之民庶矣哉(2/3)
子的身份而君临天下的成熟帝王。
再想想自己之前对天子说过的那句话。
“要学就学孝文皇帝。”
窦太后的嘴角也忍不住微微翘起。
瞧瞧保持揖礼姿势的刘宏,再瞧瞧满脸激动的窦武、陈蕃和胡广三人,窦太后干脆笑着说道:“好了,好了,天子先坐下,大将军和太傅、司徒也一起坐下。”
刘宏直起身子,又笑着对窦太后拜道:“谢阿母。”
窦武和陈蕃、胡广三人先是对刘宏再次一拜,待刘宏坐下之后又对着窦太后拜道:“谢圣淑。”
再次落座,窦武才试探着说道:“陛下仁德,臣等拜服不已。只是臣愚钝,实不明刚刚圣淑所讲故事,与广建社学、替战死将士赡养抚恤父母妻儿所需财货之间的关系?”
刘宏笑了笑,说道:“其实,刚刚太傅的担心既是错的,同时也是对的。”
陈蕃微微一怔,寻思着什么叫既是错的,又是对的?
抑商和重商是两个完全相悖的概念,怎么可能扯到一块?
难道说天子的意思是既要重农,也要重商?
可是,这跟直接重商有什么区别?
正当陈蕃胡思乱想之时,刘宏却又接着说道:“之所以说太傅的担心是错的,是因为朕从来就没有打算重商,恰恰相反,朕一直都认为应该重农抑商,而且要更加重农。”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在生产力不够的年代,无论是打从心底里重农还是只做面子功夫,重农都是必须的。
而跟重农相对应的,就必然是抑商。
为什么抑商?
因为利。
所谓天天熙熙,皆为利来,天天攘攘,皆为利往。
经商虽然风险大,但是能够得到的利润也大。
跟经商比起来,耕种所收获的粮食除去一家人的口粮之外还要缴纳赋税,就算能剩下一点儿粮食,也换不了多少钱,更别说还要面临因为天灾、虫灾等乱七八糟的风险而导致粮食欠收。
如果不抑商,让商贾拥有和农民一样的权利,那些普通百姓是愿意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的苦日子,还是愿意去经商?
这是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