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三道诏书的本质(1/3)
刚刚从长乐宫回到厚德殿,刘宏便对陈墨问道:“宫里这两日动静如何?”
陈墨躬身拜道:“启奏陛下,宫里这几日颇为安静,就连王常侍和管常侍、苏常侍他们也都没什么动静。不过……中常侍王甫最近与尚书令廉忠走的颇近,似乎在查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
刘宏微微一怔,问道:“王甫要查郑飒和董腾?”
这就有点儿意思了。
王甫是中常侍,郑飒也是中常侍。
虽然两人所掌握的实权有所不同,但是江湖地位却大差不差,而且两人原本就同属阉宦,王甫查郑飒,这不就是狗咬狗?
陈墨小心翼翼的答道:“启奏陛下,王常侍之所以要查郑常侍和董黄门,是因为之前的一些流言。”
略一迟疑,陈墨还是继续说了下去:“在刘大夫和曹常侍前往河间迎驾之时,曾有流言说勃海王愤恨先帝没有传位给他,想带兵抢夺迎驾诏书。”
刘宏轻轻点头,吩咐道:“去把曹节唤来。”
待陈墨领命而去后,刘宏却是呵的轻笑一声,笑声中满是嘲讽与杀意。
俗话说,会咬人的狗不叫。
王甫和管霸、苏康他们这些常侍,在桓帝之时便已经颇具权势。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窦武、陈蕃等人一门心思的想要诛除宦官,除了“清流名士”天然就和宦官不对付,不希望天子借助宦官掌握实权等涉及到权利争斗的原因以外,王甫和管霸、苏康等人自己也同样有很大一部分责任。
比如说王甫。
在史书上,王甫这家伙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太多的恶名,甚至在孝桓皇帝掀起党锢之祸时,王甫还因“为滂之大义所动”而倒向士人,以至“士人多得解桎梏”。
再比如说管霸,这家伙也和王甫一样没什么太大的恶名,甚至在孝桓皇帝想要诛杀李云、杜众时还曾加以卫护,也可以说是偏向于清流名士。
还有苏康,这家伙在桓帝时为掖庭令,掌宫人簿帐及蚕桑女工等事,兼掌贵人采女事,同样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恶名。
但是,王甫和管霸、苏康这几个家伙都不是什么好鸟。
刚刚陈墨所担到的勃海王愤恨先帝没有传位给他,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