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君侯仁德(3/3)
雒,在上雒的路途中又能出现什么样儿的变化,这些就得看刘宏如何操作了。
比如之前用冬衣收买羽林宿卫的军心,这就是为了保证以后的人身安全——羽林宿卫负责守卫皇宫,能够收买到羽林宿卫的军心,最起码能保证皇宫不会莫名其妙的走水或者宫殿被烧之类的破事儿。
让羽林宿卫去救助百姓也同样的道理。
不同的是,冬衣只能收买羽林宿卫的军心,能够在大汉的军队面前刷个印象分,而救助受灾百姓这一点,却能让刘宏在整个大汉朝的军队、民间乃至于士林当中刷满形象分。
这个印象分可是很重要的,甚至直接关系到一个皇帝的风评。
比如说,早期互联网还不够发达的时候,大多数人印象里的大明皇帝都是昏庸无能且不务正业,而鞑清的皇帝却个个都英明神武且爱民如子,直到互联网发达起来,各种史料变得多了起来,大明皇帝和大清皇帝的风评才有所转变!
再比如说,包括原本的桓、灵二帝,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殆始于桓、灵二帝,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说起来就是汉桓帝死在了女人的肚皮上,汉灵帝叫太监“阿父、阿母”,可是谁又知道汉桓帝打击外戚、平定羌乱?谁知道汉灵帝曾派兵打击匈奴、鲜卑、乌桓?
尤其是大汉朝,一个皇帝的风评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一个皇帝是否能真正的掌握住权利!
……
等曹节和董宠回来后,刘宏见曹节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便笑着说道:“舅父,大夫,常侍,寡人也想要去看看附近百姓,可否?”
刘鯈和曹节率先拱手下拜:“君侯仁德,臣愿随君侯一同前往。”
董宠看看刘鯈又看看曹节,最终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跟着拱手下拜:“君侯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