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一个作家为什么感动(4/5)
小说,我并不是在写苦难,我想要突出的是‘平等’……”
此话一出,大家又十分的好奇。
在这个场合,看过《卖血记》的还真不多。
高非一看大家的脸就知道怎么回事,他这次没想装杯,跟余老师聊了起来。
“平等,是需要去争取的。我看书里写着,能卖血的人,说明身体好,而许三观原本并不知道这些,他跟着去卖血,更多的是想证明自己身体好,但后来,他生活上的许多难题,都是用卖血来解决的。
特别是救一乐那次,一乐不是他的孩子,按照传统观念来说,三观不应该去救一乐,他没有任何理由去救。
但他还是救了,所以,我的想法是,当时三观心里想的也许不是救一个别人的孩子,而是他想得到一个平等的地位。
可救就是救,一乐活了过来,之前的种种都过去了。
这段很感人。”
余老师听后,大为感慨,拍了拍高非的肩膀,“这部书交给你,我放心了。”
大家听着,无不觉得咱们非哥是真牛逼。
看看这聊的,能跟人家大作家聊文学。
咱们都听不懂。
……
团结湖,出租屋内。
一灯如豆。
余华老师走了,《许三观卖血记》拿下了。
高非坐在桌案前,对着电脑,久久没有敲键盘。
他想要拍这部电影,一方面是机缘巧合,另外一方面就是他真的不希望韩国那边拍这部小说。
因为这个事儿,对他一个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的人来说,真的意难平。
《许三观卖血记》这部小说,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在国外的影响力。
如果以中国的文学说,这部小说就是当下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小说。
甚至没有之一。
这个评价真的一点儿都不过分,出过国的或者有国外高知人士朋友的人,一问喜欢中国文学的哪部小说。
十有八九会说是这部。
而这样一部小说,被韩国给拍成电影了,这是什么?
这不就是又被韩国给偷走了我们中国文化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