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五年转瞬,新岔路口(5/7)
有大队想搞相关产业,让他们自己互相学习。
但不管怎么说,如此五年之后,他们整个县,包括县下面的那些个大队。
发展的都相当不错。
属于附近几个县当中最富裕的。
食品厂也成为本省有名的食品厂。
而这已经基本到极限了,即便几十年后,很多厂子也只能在本地,或者说本省本市发展,出了本地步步维艰。或者说离了本地,都没几个人知道有这么个食品厂,这么个产品,这么个品牌。
在原材料以及物流宣传等各方面都受限的情况下,他们通过五年时间的发展,把食品厂发展到能销往全省各大供销社的规模,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高芸虽然还是副厂长,但现在她这个副厂长与五年前相比,那可是有着质的飞跃。五年前只是个百人小厂的副厂长,而现在则是个八千人大厂副厂长。
各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
食品厂发展到这么大,作为原材料供应的那些大队产业,发展规模自然也不小。小高大队承包了附近肉眼可见的所有小山丘,开启大规模的养殖,如今每年已经能稳定的产出三十万只鸡,不是养三十万只鸡,是每年能杀三十万只鸡,供应食品厂以及附近各大供销社。
而平河大队则是承包了,离他们大队三里多地外的一大片滩涂来养鸭子。
每年能通过食品厂卖出二十万多只板鸭腊鸭,盐水鸭,以及鸭杂等制品。
其他大队也各有特产。
有的每年出产一百多万只鹌鹑,有的养鹅卖鹅肉的同时,顺带着高价卖鹅毛,制作能够出口换外汇的高档鹅绒服装和被子,没错,孙厂长出去折腾半年后总算搞来质量还算不错的布料,成功制作出质量相当不错的羽绒服,并参加了六三的广交会,拿下一批外贸订单。
之后又在得到高芸允许之后,将羽绒服技术分享了出去,给他和高芸换了不少好处,也给国家增加了外汇渠道。
还有的大队种蘑菇,卖干蘑菇,或者由食品厂制作成各种蘑菇零食售卖。
没怎么赶上趟的一些大队,也或多或少有些产业,比如用鸡粪养蚯蚓,用鸡粪养鱼,还有用其他禽类的粪便发酵之后肥田,即便是混得最差的大队,都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