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世间多不公(1/3)
而想让寒门读书人归心,就得时不时为他人着想,给他们提供很大的方便。
关于这一点,其实是朱慈烺最擅长的,毕竟手握奇珍阁和醉仙楼两大财源,暂时还能维持各种开销。
就算从中抽取很小一部分,用来补贴寒门的读书人,也影响不了其他的计划。
张万里是一个典型的寒门子弟,家里面除了父母以外,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为了能让他安心读书,好考取功名,将来会光宗耀祖。
两个哥哥都二十多岁了还没有成亲,两个人一起在外面没日没夜的干活,赚取的钱财供最小的弟弟读书。
而他的姐姐也早早就嫁人,还经常在婆家顶着巨大的压力,拿各种东西回来接济娘家人。
要不是张万里争气,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考中的秀才,让张婉容的婆家有所顾忌,不然都不知道能闹出多少风雨。
可是,张万里家无权无势,就算是考中了秀才,也一直是附学生,其上面还有增广生和廪膳生。
只有后面两种才受到官府的重视,能获得大量的补助,还有各种优惠政策。
比如秀才中的增广生和廪膳生,县学各20名、州学各30名、府学各40名,可是附学生的人数则是这个定额的十倍甚至数十倍。
每年能考上举人的也就那么些人,就算是缺员,附学生可以向上递补,也大多是有钱有势的人,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张万里这种寒门出身的人。
像廪膳生这种秀才最高等级的,不但每个月伙食津贴,也就是传说中的廪食银,之前是一个月一石米,现在改为每月二两银子。
这些高等级的秀才,甚至在官学中有固定的房舍给他们居住,还有各种其他的补贴。
不过这些对于有钱人家来说,算不得什么,可是对于张万里来说,这能给他们家解决很大的困难,可这也是他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
世间多不公,可这也是大明的国情,已经持续快两百年了,谁也无法改变。
对于张万里的家来说,要供养一个读书人真是太难了。
学习用的笔墨纸砚,哪一个不要钱,哪一个不是天价。
要想在乡试中获得好的名次,一手好字是基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