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宣城伯的决断(1/4)
其实在朱慈烺心里面很清楚,只有把这些人放在关键的岗位,接下来才能更好的拯救大明,这艘快要沉没的巨轮。
而有利益牵扯,则是最好的联络纽带,也没有任何人能拒绝。
所以张掌柜一看到卫小伯爷,就立刻想起太子府大总管的交代,也因此给予了卫继先最大的优惠。
此时的宣城伯卫时春,正坐在书房中唉声叹气,他在为整个国家的未来而担忧。
大明王朝此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可是他们这些忠心耿耿跟随了大明上百年的勋贵,却并不受到皇帝的重视。
整个大明朝都是“重文轻武”,就算是领兵在外的总兵,也会被安排太监进行监军,处处受到掣肘。
而坐在龙椅上的那位,是大明历代皇帝中疑心病最重的一个。
其在位短短十几年,就换了十几个兵部尚书,这样频繁的变动,让前线的将士如何安心与敌人作战。
“难啊,再这样下去,大明危矣!”
可他只是一个臣子,皇帝根本听不进任何意见,除了在家叹气以外,什么都做不了。
正当卫时春心烦意乱之时,他的小儿子卫继先,却兴高采烈地走了进来。
“父亲,我想要支出300两银子,管家说要经过您的同意才行,我特意过来问问。”
“逆子,你要这么多银两干什么?是不是又跟你那些狐朋狗友大吃大喝,看我不打死你这个败家子。”
卫时春此时已经被气得不轻,立刻站起身准备去拿家法棒,等会儿要好好收拾这个让人不省心的逆子。
毕竟300两银子,虽然对于宣城伯府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一家来说,却是一辈子都无法赚到的巨款。
他越想越生气,决定今天一定要给眼前这个不成器的家伙,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
正所谓:下雨天大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他正为国忧心之时,小儿子却想着花天酒地,不揍一顿如何能出心头的怒气。
这时他的大儿子卫继祖,听到动静以后,立马闯了进来替弟弟说情。
每次弟弟在外面闯了祸,他这个当哥哥的都会开口求情,这属于他们家的常规操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