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被算计了(2/7)
这,也让何雨柱的“不近人情”的名声,一度在巷子里传开了。
不过,巷子里的人也都知道传“瞎话”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传着传着,也就消失了。
而且,何雨柱还在孙师傅的建议下,做起了必要的面子工程。
每个月,给街道捐点粮,再捐点钱,除了算是响应号召,剩下的,就当买名声了呗。
反正他们一家的定量肯定是吃不了。
不光如此。
像有些上门的人,只是客客气气的询问能不能用细粮换粗粮。
就比如前院的闫埠贵,和中院的贾东旭家,何雨柱还是会间隔几个月跟他们换一次的。
现在的闫家,说实话,可能还真的不算太穷。
现在,闫家老大闫解成已经上班了。
听说进厂了,每个月怎么说也有20多块钱能支援家里了。
再加上闫老三的工资,外加闫老三两口子的“吝啬”,他家还是能过的下去的。
只不过何雨柱听闫埠贵叨咕过,他家老大,也就是闫解成准备结婚了,最近正在攒钱呢,也就过的很艰苦。
对于此,何雨柱也就呵呵一笑。
他家,什么时候不在攒钱?
而中院的贾家,真论起来,可能在明面上过的比闫家好,可实际上,却没有闫家有家底。
现在的贾家,因为贾张氏前几年,也就是58年,在上户口的时候,偷奸耍滑了,为了保留老家的那几分地,上了个农村户口,致使现在的贾张氏没有定量。
说真的,其实,这真不怪贾张氏。
任谁也想不到,最近几年的不断变革,能让在农村的地没了,而且在城里还落个没有定量呢?
好在贾家也就贾张氏自己一个没有定量的。
秦淮茹这个很“传统”的女人,在58年上户口的时候,硬顶着贾张氏的“投机”的想法,选择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着贾东旭上了城市的户口。
这样,从58年开始,秦淮茹也是一个可以拿定量的城里人了。
根据“随母”的原则,别管是52年出生的棒梗,还是59年出生的小当,都是有定量的城里人。
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