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那岂是人哉?(3/5)
何时刻都能压住火,他能体悟到内心有些滚烫的东西时不时涌动,得时刻警觉迸发。
接下来需要构思《风云学府》中的诸多形象,主要人物赵逸风、孙墨雄等还有印象,能够依凭记忆描绘出来,但其他众多人物已经模糊了,也不能凭空臆造,于是就上街采集素材。
其实《铁血学府》已经设计了不少人物,但形象太端庄了,没有学子的韵味,甚至有点效仿仕女图的风格。
这显然不行,学子得有学子的精气神,必须得符合大众印象,把貂蝉、王昭君、杨贵妃那样的容貌刻画成学究,连孩童都未必信,这是极大的问题。
创作中人物形象的模式化其实众说纷纭,这个世间某种程度就是模式化的,貌由心生不是没有道理,过于执拗等于自寻烦恼。
《风云学府》之所以成功,除了故事较为新奇外,很大程度也因为实在,原作者没有刻意粉饰笔下的人物,谁看这作品都觉得合情合理,没有突兀之感。
李逸平素就喜爱作画,之前已经积累了不少人物素材,分类存于书房中。
但出于某种难以言明的情愫,他对那种娇柔容貌的人不感兴趣,很少描绘她们。
不是因为同类排斥,李逸俊朗潇洒但并不娇弱,实际上他有几个这样的友人,可能因此下意识避开了模式化,反而有些过犹不及了。
这显然有些孩子气的执拗,李逸昨夜书房里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模特,只好上街再寻。
街画采样是画坛不能说却普遍暗暗运用的法子,一部作品中有诸多人物形象和外景需要设定,谁也没有办法长期守在室外临摹,而凭空想象的往往不够鲜活,于是就出去作画,然后再从画作扒下来二次创作,许多与现实极其相似的画作场景也是这么处理出来的。
时代在演进,工具手段越来越多样,画师们搞的是商业创作,没道理非坚守文艺情怀而坚持实地临摹,其实画出来的效果没人分辨得出。
这样做还算敬业愿意奔波的,有些画师甚至从网上找画作修改,连载创作得赶时间,没用软件转换糊弄就不错了。
也有画师从身边找素材,比如《山水图》作者徐青山画《飞鸟集》时,其中的居士林雨就是以他在书画斋的好友赵山河为原型创作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