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张举人一天的生活(1/3)
在清朝当长工还不是地位最低的,大概相当二十一世纪城市里的普通员工,干活拿点钱、拿点粮食,因为没有地、没有劳动设备,所以只能出卖技术、技能、力气。
让王梓林感觉很奇怪的是,清朝竟然没有足球明星、歌星,也没有网红、没有电影明星。
当然相似的职业还是有的,像唱戏的、演戏的,说书的先生、街头表演的江湖艺人,妓院的妓女、青楼的高级妓女。但在清朝这些人不是明星、属于三教九流。
这些人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没资格报名,当然还有县衙的衙役、以及祖祖辈辈都是文盲的,被称为冷籍,这些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这个让王梓林心里一阵害怕,多亏自己代替的是刘青树,一个三辈之内出过秀才的家族,至少属于寒门,看来寒门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属于过去的名门大户暂时没落了而已。
这时候,那个“催头”焦婉婉已经缓过劲了,还有那些跟班的地痞流氓也恢复正常了。王梓林随时准备着再来一场战斗,至少也要保证刘氏的安全。
没想到那个“催头”焦婉婉一摇一晃地走过来,告诉他:“刘青树,你只要按州老爷要求的交纳赋税就行,但今天的事情不能说出去,”。
“嗯,不说去可以,但我想知道正常交纳多少赋税,”。
“原来你们兄弟四个需要交纳4两白银,或者4石小麦,现在只要交纳1两银子或者一石粮食就行,”。
“啊,这个肯定行,没问题,”。
这个结果让王梓林大吃一惊,这些“催头”、收税代表竟然按衙门规定数额的四倍来征收。怪不得种地的没粮食吃,不劳动的粮食吃不完。
后面,“催头”和保长、税吏来按了个章,刘青树弟兄几个算是完成了纳税的任务。当然这一两银子也把他们兄弟四个所有的积蓄花光了,不过还好,家里保留下了一些过年的粮食。
王梓林后面没事的时候就去张举人家当家丁,和二十一世纪的兼职差不多,但张举人表面一副通情达理的样子,实际上比那些地痞流氓还要坏。他想尽办法不给王梓林一粒粮食和一枚铜板,虽然有契约,但张举人根本不怕刘青树去告官。
刘氏告诉王梓林:“青树,要不咱就别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