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巡查东辽(五)(1/4)
丁继明的工作汇报终于顺利完成了。他如释重负地告退之后,赵宇满意地微微颔首,然后开口说道:“这个丁继明确实是个可用之才。去查一查他的底细,若没有什么大问题,就可以给他加一些担子了。”李忠领旨,便下去查办,
丁继明这个级别的官员,没有派系背景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作为通过公推选拔出身的官员,能做到这个位置,基本上已经到了巅峰。按照正常的晋升程序,他继续向上攀升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没过多久,关于丁继明的详细履历便被调查得一清二楚。他籍贯东江,父亲丁文君,是一位屡次落榜的秀才。由于长期无法通过科举考试,丁文君只能在乡间以私塾授课为生。不过,在江南地区,秀才的身份并不值钱,几年后,乡间便出现了一位落榜举人取代了他的位置。
丁文君无奈之下,只能靠写话本维持生计。后来,在江南运动期间,他沦为行政服务队的帮手。行政服务队解散后,他又到农庄干活。由于他在庄子里人缘颇佳,被聘为农庄的外聘人员。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他得到了上面的推荐,参加了内部考核,并成功转为正式职工,成为帝国备案的官员。
要说他属于哪个派系,勉强可以算是江南文人派的一员,但他又不随波逐流,而是通过传统的科举或公考途径入仕。说实话,以公推的方式进入仕途,能做到这个级别实属罕见,也算是这条道路的极限了。
赵宇仔细翻阅着丁继明历年的任职报告和履历,连他的家中背景也没有放过。过了好一会儿,赵宇才缓缓开口:“嗯,先让他到内导部沉淀沉淀,处理一下公务,也能顺便培养培养精锐。”
在这个时代,帝国新政培养出来的官员若想登上高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质。首先,他们需要有基层执政和历练的经验,如此一来,他们所做出的决策才不会脱离实际,更不会闹出笑话。其次,他们还得有海外派驻的经历,毕竟在这个年代,海外驻扎可是相当艰苦的,只有那些能够坚持下来的人,才称得上是精英骨干。同时,外交领域的工作涉及范围极广,这对于个人能力的锻炼也是非常有益的。
再者,就是要在帝国内导部相关的部门有过任职经验。这些部门主要从事资料收集、政策研究等工作,能够极大地锻炼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