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风字营(3/4)
们最羡慕的去处。
当他提出建军的设想,吴嫣然和他手下的那些账房先生,就对余风的经济能力进行了一次算计,即便是招两千兵丁,粮饷按照每月一两银子计算,光是兵丁的吃用就要花费三千两银子左右。这还不算武器铠甲这些开支,如果按照盐丁的标准武装起来的话,那么,余风每个月在养兵的开支上,就要达到八千两以上。
“灵山城外的风字营招兵吃饷了,听说一个月一两银子的饷钱,每顿还管吃饱呢?”
余风对付这样的逃兵的法子,很是简单,抓起来,打五十军棍,枷号三天!抓不到人的,当初担保做中人的,照样抓回来,按照这个法子同样处置。同时告晓全军,念在初犯,给予小惩,若有下次,直接斩首,以正军纪!
山东都指挥司的这个命令,在兵部转了一圈,也没有人注意到,一个五品武官,地方守备的任命而已,相比于流窜在河南和南直隶的陕西乱贼,在关外虎视眈眈的东虏女真,各地纷繁的天灾人祸,不管是那件都比此事更吸引人的眼球。
这样的对话,在灵山四周的县城,乡镇中慢慢的传播,几天的时间,差不多这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余先生现在是朝廷的大官了,现在在招兵买马呢。
前段时候,巡检司招收盐丁,余风虽然主要是面对军户子弟,但是,对于灵山的其他地方的人,也开放了名额,虽然招收的标准高了一些,但是,也实实在在的招收了几百人。这几百人这几个月做下来,家里都是跟着受益了的。一个盐丁一个月一两五分银子的饷钱,光是凭着这份饷钱,家里有人当盐丁的,都可以过上小康人家的生活了,而在巡检司当盐丁,吃得饱穿得暖,三天还能吃上一顿肉,虽然说操练得辛苦一点,但是也值当了。
四月初,山东都指挥司的命令下来,灵山守备童山勤勉任事,可堪大用,调任宁海州守备,原灵山卫千户余风升任灵山守备,护卫灵山,高密,掖县一带。
原因很简单,武官统兵,兵无饷银不行,可大明的财政处处拮据,就连所谓的京师精锐和九边悍卒都是有如乞丐流民,半饥半饱。领着一帮叫花子的头目,那也就是个有能耐的叫花子罢了。
既能护卫乡里,又不搅民,还有着丰厚的饷钱,这样的事情,怎么不让人趋之若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