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保定屠官(三)(3/4)
学政的提督,掌学校政令,负责岁、科考试,考察师生的优劣,故又称为学政或学台,按制,凡全省大事,提督学政有权和督、抚一起参加讨论。另一提督便是提督军务总兵官,即提督绿营总兵军务,为从一品,和总督品阶同,比巡抚、藩台、臬台二大宪的品级清空要高。直隶的提督学政姓彭,单名一个凤字,六十几岁的人了,但看上去却像四十几岁的中年人,声音也硬朗。
众官也都以为抚台大人要说话了,不然把这么多人叫在一起干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却不知这头把火烧得是什么,也有人在寻思朝廷突然拿了金国正,罢了赵本常,派了这一个从不知名的武夫来巡抚直隶,肯定有什么用意,就是不知道朝廷这么安排有什么目的。一个个翘首以盼的等着新来这位抚台大人把来意挑明,却不想这位抚台大人突然就站了起来,把手一拱,说句“诸位且稍坐,本官去去就来。”然后便头也不回走了。
巡抚,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此后每年京师都向地方派出官员以巡抚地方。巡抚性质等同于“钦差”,本身不是官号,没有品级,有事派出,事毕返京。明宣德二年,由于地方动乱,开始常设巡抚,并始有以“省”为地方政权的巡抚制。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为,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地方军政事务。一般出任各省巡抚官员在中央都有兼衔,如直隶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从二品,如果加了兵部侍郎衔,那就是正二品的大员了。
原直隶巡抚赵本常是明崇祯十一年的进士,明亡后隐仕不出,顺治六年时被家乡知府保荐为官,赵本常不能辞,便改换门庭进京任了户部郎中一职。顺治时,类似赵本常这类不愿仕清但却出于无奈而仕清的官员有很多,因此倒不能说其是汉奸,毕竟,与钱谦益等原东林党人比起来,赵本常还是有几分读书人气性和骨气的。奈何刀压脖子,为保性命也只有违心仕清。赵本常在户部为官近十年,于康熙二年调福建福州知府,后又升调陕西布政司,康熙十八年才巡抚直隶。为巡抚六年来,颇能安民,治河也有方,故官声甚佳。李光地原本是准备带齐壮直接到巡抚衙门先罢了赵本常的,但来之后才知晓,赵本常四天前突患中风,口不能言,人现在府上躺着,不能视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