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莱的抒情诗(5/6)
:
除了变 ,一切都不能长久。
他用这种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他在许多诗篇中(例如《奥西曼狄亚斯》《致大法官》《给威廉·雪莱》等)都或直接或间接地断言暴政不是永恒的,未来是属于被压迫的人民的。然而这种“一切都不能长久”的观点在他的另一些诗篇中却又得出了消极的结论。例如他在另一首《变》(1821年)中唱道:
花朵盛开在今天,
明朝呀就会枯死;
一切我们之所恋,
诱人地一闪即逝。
什么是人间的欣欢?
就如闪电嘲弄夜晚,
固然灿烂,可惜短暂。
雪莱写过不少这种感伤的小诗,他欢歌未来的“黄金时代”,却又时时低吟凄苦的诗句,抒写个人的哀愁。甚至在《西风歌》这一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名篇中,也还是多少流露了一些感怀自己身世的悲凉情绪(特别是在该诗的第四节中)。像《诗数章(在那不勒斯附近,心灰意懒时作)》《招不幸女神》《致玛丽·雪莱》二首(1819年)《歌(你真难得,真难得来……)》《悲歌(哦,世界!哦,时光!……)》《忆》《致爱德华·威廉斯》等篇大多是感叹自己的孤独,惋惜青春的逝去,或者诉说爱情的烦恼。这些篇什似乎与作为革命家的雪莱很不调和,然而这是革命低潮时期一个革命者感到的孤独和忧伤。雪莱之所以为雪莱,是在于他能够预见和幻想人类的光明前途,并以此作为他思想和生活的寄托,从而压制和克服个人的伤感。拜伦和其他一些19世纪的浪漫主义者不同,后者的个人感伤常常转化为对全人类的憎恨。
总之,雪莱的思想和诗是充满着矛盾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矛盾、朴素辩证法因素与形而上学概念的矛盾、主张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改革的矛盾、坚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个人忧郁感伤情绪的矛盾……但在所有这些矛盾中,前者总是逐步地压倒后者。他的唯物主义倾向是主要的;他的后期作品(包括他的主要作品《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大多是鼓动人民起来反抗和斗争的,而他早年的和平改革的幻想也早就破灭;他深信一切事物在变化,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统治必定要被推翻,未来的美好社会一定会实现,个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