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莱的抒情诗(4/6)
还是钻进你们的地窖和破屋去;
把你们造的楼厦让别人安居;
何必挣脱你们自己铸的铁链?
看,你们炼的钢对你们瞪着眼。
用你们的铁锹和犁锄,
挖好你们自己的坟墓;
用织布机织好你们的尸衣,
等候美丽的英伦变成你们的墓地。
这当然是反话,甚至是有意激励群众的话,然而毕竟反映了雪莱不够相信劳动人民的革命潜力。《写于卡斯尔累当权时期》一诗中的某些语句也有类似的倾向(例如说英国人“像一堆堆泥土,麻木不仁,任人践踏,犹不动弹”等)。我们在读《云雀歌》一类的诗篇时,细细咀嚼,便会感到,在雪莱眼里,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与云雀相形之下,未免显得太无能为力了。历来也有不少的评论家曾经指出,雪莱和拜伦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是大不相同的,拜伦瞧不起群众,雪莱却比较接近群众,而且并不把自己看得比群众优越。虽然如此,雪莱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到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力量。正如普列汉诺夫说过的:“雪莱也会对他的人民愤怒的。他愤慨他们的缺点。……他不是认为那是人民争取自己的解放,而是相反的,他们太少争取它了。” (1)
雪莱在哲学观点上倾向唯物主义,但是他的唯物主义有时却是带着唯心主义的姿态出现的。一些形而上学的概念影响着他的辩证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白山》这首诗中,雪莱探究着雄伟的物质世界的根本动力,他肯定了世界是物质存在,肯定了一切都在变化,但是他看不透物质的“自己运动”,于是把“留居在他方”的抽象的“力”当做一切的主宰。在《精神美的赞美》中,雪莱咏叹着柏拉图式的唯心主义的“精神美”,即神秘的“美的精灵”,尽管这个“美的精灵”与唯美主义者们的“美神”有所不同,它是要“使这世界摆脱黑暗奴役”的。在《含羞草》中,雪莱也提出了类似的唯心主义见解:在变化的铁的规律下,花朵会凋谢,花园会荒芜,花园的主人也会长逝,但是“美”永不会消逝,“爱”永不会死去。雪莱没有能完全摆脱这样一些抽象的唯心主义概念。
雪莱的思想有着朴素的辩证法的因素。正如他在《变》(1815年)一诗中说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