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莱的抒情诗(3/6)
义色彩;但是,在19世纪初期那些在资产阶级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诗人中,有几个能唱出“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样的歌声呢?
雪莱的政治抒情诗大多是揭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统治的黑暗现实,所用的语言单纯而具体;而他的以自然为题材的抒情诗则往往用另一种梦幻式的笔调,以种种神奇的比喻和形容词,尽情地抒写他所梦寐以求的美好的未来社会。在他笔下,大自然是变幻多姿、生气勃勃的,从而与当时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他又总是暗示,这种社会现实是可以改变,而且必须改变的。《云》最富于这种象征性。“云”是为他人创造幸福的;“云”是自由地变幻着的;“云”是快乐无忧的。
对《云雀歌》也可以作如是观。那高飞入云的欢歌的云雀也许是诗人所幻想的未来美好社会的人的形象。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雪莱不可能摆脱当时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影响。我们从他那慷慨的歌声中仍然可以听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所歌唱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调子。(像《新国歌》所歌颂的“不朽女皇”只是抽象的“自由”之神,《那不勒斯颂》《自由颂》这些歌颂革命的诗篇除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概念以外,还有一些神秘和晦涩的味道。)原来在当时的欧洲,特别是当时的英国,新兴的无产阶级虽然还不成熟,但已登上政治舞台,知识分子中间也相应地出现了新型的人物,例如一些卓越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然而这些人(可以说雪莱也是他们中间的一个)却仍然是在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不能完全摆脱人道主义、人性论的影响。当时的社会主义思想还只是18世纪启蒙主义者们提出的原理的进一步的或较为彻底的发展,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还未诞生,雪莱和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一样,还不能找到切实的革命道路。他们也不能避免他们的出身和教养加在他们思想上的烙印。
其次,雪莱的诗歌虽然激励着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奴役下的劳动群众起来作反抗斗争,但是他对于人民的力量、人民的革命情绪,仍然是估计不足的。如上所述,在《给英国老百姓之歌》里,雪莱虽然以满腔热情鼓动英国劳动人民起来向地主、资本家作斗争,但是这首诗的最后两节是这样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