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述记(4/50)
,皆已成佛道’等是也。别圆、指华严经说,使学人证知前五类之机,别别皆圆;同圆是收五机人一乘,别圆是前五机一圆一切皆圆,重重无尽圆满。此教为使学人证知别别皆圆之增上缘。学者必由解知,乃有修证,证得澈底,方不负己灵。以上别为种种机缘中第一概论我佛一代时教已竟。
丁二的指虍论因缘,即属第三,亦兼前后,亦令离苦得乐。
上泛论一代时教,此的的确确转指此论,即属第三终教,使终教之学人,空‘空执’以为入中道之缘。亦可兼小始,曰兼前;亦可兼顿圆,曰兼后。虽是终教,亦兼前后者,以前由小至大,即转小成大,又转权成实;若不兼,即不能转;能转,即可兼也。后由依言而离言亲证,无渐不成顿,无偏不成圆,有心皆成佛,故得通前后也。
又此论别因缘,专指摧邪扶正。以佛灭后六百余年,马鸣菩萨出世,而造此论。佛世一唱正法,外道潜藏;佛入灭后,因中人威德小,外道渐胜,此论为摧伏外道,而扶正法,正法一兴,外道摧灭,此为造论因缘。不摧邪,即有苦;不扶正,即无乐;故摧邪为令众生离苦,扶正为令众生得乐。通缘有此离苦得乐义,别缘亦有此义。
乙二诸藏所摄,分二:
丙一二藏,即菩萨藏,声闻藏。此论于二藏中,菩萨藏摄,亦秉声闻。
以转小为大,转权成实,就所转说,兼有声闻圆觉,和圆觉于声闻中,故列二藏,以二乘法亦有四谛开为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和为四谛故。
丙二三藏,即经、律、论,此论于三藏中,论藏所摄,亦秉经律。
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各就一学,差别不同。然此论中,兼说禅定,故兼经;兼治恶业,即兼律;非专诠慧,故正为论藏,亦兼经律。
乙三教义分齐,二:
丙一对释五教,分四对解释:一小教为小,后四为大,曰小大一对。二始教为大乘之初,终教为大乘至极,曰始终一对。三始终为渐,顿教为顿,是渐顿一对。四小始终顿皆偏,圆教为圆,是偏圆一对。广如五教仪,须熟学之,略释如前因缘中。
丙二释意分齐,前教起因缘中,教为能诠,有小始终顿圆五重分齐;此科为所诠义之分齐,分二:
丁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