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卖掉字画(1/3)
录像机价格的高昂使得其在中国的家用化程度不高,加上当时政府对电视台及电影院播映内容的监管,当时民众对新兴娱乐的需求使得逐渐产生了一个“怪异衍生品”——录像厅。
当时录像厅风行全国。
1985年,内地录像营业性放映活动遍及各地城乡,放映单位已有三万多个,放映节目两千多种,平均每个省、市、自治区有1000个以上。
录像厅最辉煌的时间,就是80-85年。
1990年前后,海市文化局系统下的录像厅,日均每座收入为300元以上,年收入10万元左右,全系统录像厅一年收入总共为105万元。
到1990年,内地已经有了5至6万个录像厅,远远超过了同期电影院的数量。
看90年的数据,所有人都会吓一跳,觉得这一行真的是暴利,可那个时候,同行已经很多了,竞争很大,尽管数据足够可观,也并没有前几年赚钱。
反倒是80年-85年,虽然看电影的人少,可整个省城,就一两家,座无虚席绝对不为过。
甚至有人花同样的钱,站着也要看。
夏锦绣是重生回来的,知道以后的发展方向,知道录像厅会越来越不赚钱。
乔钰没有重生,他是这个时代的人,却能拥有这么长远的眼光,这才是真正的厉害之人。
安南开了录像厅之后,学了算账,他现在算账的能力是真不错。
算盘打的很溜。
他每个月一个账本,最后会有营收,五年的账本,每年清算一次,都有算账的账目。
阿南只需要把今年的账目清算以后,然后加上以前的账目,再乘以乔钰的股份,价格就出来了。
一共是53万。
阿南这里不仅是录像厅,还售卖光盘和磁带,平时也会卖些瓜子什么的,生意特别好。
再加上他安排了好几个房间,招待的人流量也大,五年时间,确实赚了不少钱。
他计算好了以后,把账本给乔钰,乔钰没看。
合作这么多年,他相信阿南。
乔钰带走53万,账面上就剩下十来万了。
别的钱,都押在了磁带光盘,还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