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 章 三年小成(1/2)
三年的大专生活转眼要结束了。俗话说得好:三年一小成,十年一磨一剑。
回顾一下这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觉得真的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三年,重要的是走过的历程,比学习的知识更重要。学习的更是智慧,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优选法告诉我们,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好的方法。当一个问题只有一个解决方案,那绝对不是最优的方法。
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是学生最后水平的检验。
在他的对论文15分钟理论的阐述上,落叶只用了一句话。他说:“我的理论和上一个王同学的内容一样。”老师说:“你们不在同一个单位实习,说一下不同的地方。”他又简单的说了一下,论文的理论部分就算是这么过去了。
在具体内容答辩的最后,他的指导老师说,那你为什么没有按我说的要求把矿石的品位和论文紧密相连呢?他也说不出所以然。老师只好给了个及格的成绩。
他的毕业实习是在山东一家矿山,毕业的论文题目是关于“量本利分析”。带他们去实习的是个年轻的老师,在实习收集数据的业余时间,领着他们去附近的风景古迹游玩。
回来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主要就是整理收集回来的数据,分析数据,将数据应用在自己的论文中。这个过程是个高度集中化的过程,得讨论数据的相关性。
在分析数据的相关性时发现,有的数据可能是抄错了等原因,无法利用。如果为了论文去修改数据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最后想这篇毕业论文的价值会有多大呢?也不得而知,还是写的简单一点吧。
还有一个争议最大的是,班主任认为专科毕业的学生也没有学位,没有必要参与答辩。但是最终还是要求答辩的领导占了上风。
以后的实践也证明了这场答辩的意义不大。因为我们这个班的同学参与科研和教学的是极个别,大多数都是去企业或者是自己去做事了。在学校的学习只是一场经历而已,对后来影响的也只是形成的观念的潜移默化。
在分数决定人生的时代,既会让一部分学生脱颖而出,也会造成为了考试去学习的偏颇的观念。
落叶至今都记得高三立体几何老师讲的最后一节课。那个不在考试大纲中的和拓扑学相关的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