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舒心顺意(2/3)
柜子里头,“晚饭咱吃啥?”
佘玉芬略一沉吟,“小米粥吧。再切点儿鬼子姜,捡点儿地环儿。”
他们这儿的人把菊芋叫做“鬼子姜”,把甘露子叫做“地环儿”,勤快的主妇基本每年都会在院子里种上一些,到了秋天就挖出来腌了吃。
丁华临走之前,留了足够他们吃两个月的米、面、各种调味品在灶房。
除了米、面和各种调味品,他还把自己媳妇儿腌制的鬼子姜、地环、雪里蕻、酸菜、芥菜疙瘩也大方的贡献了出来。
当然,后面两种因为腌制的时间尚短,目前还不能捞出来吃。
梅志军很感激丁华的慷慨大方,丁华临走之前,他硬是塞了两只兔子给对方。
虽然包吃包住是之前丁华自己答应的,但在他们这儿,包吃的不成文规矩向来都是东家一个月给打工者五十斤小米儿作为口粮。
至于丁华给的那袋子白面,那些任他们吃用的鬼子姜、地环、雪里蕻、酸菜、芥菜疙瘩,还有灶房里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这些就都是丁华看在程玉峰一家的面子上格外给他们添的了。
之后的两个月,梅雅丽一直待在到处都是生豆子、熟豆子、半生不熟豆子味道的丁华家里。
梅志军跟佘玉芬不放心她一个人待在屋子里,所以做豆腐的时候,他们总是会把梅雅丽带去豆腐坊那边。
梅雅丽没奈何,只能由着他们折腾自己。
好在,她爸妈每天都只需做半天豆腐。
他们从吃过午饭开始,忙上一下午,然后在天黑之前把做好的豆腐送去电厂食堂。
至于多做的两三版豆腐,她爸会在第二天起个大早,推着自行车去不远处的菜市场零卖。
要让梅雅丽说,在北方的数九寒天,如此操劳实在是一件不幸的事儿,可梅志军和佘玉芬却浑身都是干劲儿。
没有了赵慧英一日三餐式的即兴叫骂,一个月他们两口子又能挣到至少三百块,这样的日子,吃多少苦他们都甘之如饴。
过年那天,梅志军和佘玉芬买了全套的对联、挂签、门神、窗花,将丁华家的每道门、每扇窗都贴的红彤彤的一片喜气。
“松鼠鱼、炸丸子、煎血肠、小鸡炖蘑菇、猪皮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