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章 继续游玩嵩山(3/6)
全真教门日衰的情况下,重振教门雄风,成为全真教创教以来公开传教的第一人,被后世道徒誉为全真道“中兴之主”。
佛教文化
东汉初年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汉明帝特令在嵩山玉柱峰下建造大法王寺。此为佛教传入中国后专为佛教建寺之始。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为天竺高僧跋陀建少林寺于少室山阴。北魏正光二年(公元521年),孝明帝为安置明练公主创建了明练寺,后因孝明帝的妹妹永泰公主出家于此而改名永泰寺。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禅学重心在嵩山,少林寺的兴建加速了嵩山为中国禅法重心的形成。北魏末年天下大乱,禅宗二祖慧可离开少林寺,中国北方禅法重心由嵩山向外地转移,嵩山佛教开始走入低谷。
隋炀帝大业年间,群雄纷争,嵩山少林寺僧走向了以武参政的道路。少林寺僧志操、惠阳、昙宗等为大唐帝国的建立和巩固立了大功。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当政期间,大多高僧云集嵩山,大力传播菩提达摩的大乘禅法。后来,中国佛教禅宗南北分争,嵩山少林寺、会善寺成了中国禅宗南北分争的重要场所之一。元世祖忽必烈钦依雪庭福裕住持嵩山少林寺,开辟了嵩山地区佛教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明朝,少林僧人参与戍边平倭,明朝对少林寺住持的人选和任用也非常慎重。清朝,少林寺在政治上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乾隆之后,少林寺的衰落更加明显,往日统领天下禅宗的“天下第一名刹”的地位也不断下降,嵩山其他寺院也繁华不再。
武术文化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少林寺创建后,少林武术便随之产生。[40][6]关于少林武术的起源,有两种主流说法。一种说法是,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僧人佛陀来中国传教。佛陀僧有两个中国弟子,一个叫慧光,一个叫僧稠,都是练武的高手。慧光身体轻灵矫健,能在井栏上倒踢毽子,一连五百。僧稠刚出家时,身体羸弱,常受到师兄弟的戏弄和欺侮,便发愤练武以自强,后来竟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另一种说法是,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印度大乘派僧菩提达摩,来中国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禅宗。他在嵩山五乳峰上的一个天然石洞中,面壁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