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章 天山大峡谷(4/8)
,发现那是一对骑在马上的父子,和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不同,这里的人都是因为大自然而生的。我不能把这里的一切都带走,我要用自己的艺术品味,来记录这个世界。
乔尔玛烈士纪念碑|墓志铭
早在他听说过独库公路的时候,他就知道这条路很难,但真正走上这条路,了解到它的原貌后,他才明白这条路的艰辛,那些用生命换来的热血军人,永远值得尊敬。作为一条战备国防道路,从1974年四月开工,到1983年九月正式开通,经过中国军队的几万战士十年的努力,在这十年间,伤亡和伤残的士兵数以千计,牺牲的烈士168人。数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信仰,一个历史的幕布,一个时代的人,一个时代的奋斗。
新疆人民政府在此建立了烈士墓园,立了一块丰碑,以缅怀这位英勇的前辈,故又被称为“英雄之路”。
每天都有无数的人来祭奠烈士陵园,我在纪念碑前站了10分钟,就看见从世界各地走上来的人,摘下礼帽,向先烈们鞠躬行礼。
最令人难忘的是,一位爸爸带着他7、8岁的小孩去辨认烈士的姓名。“孩子,你可能不知道每个人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的过去,但你可以记住168,这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百花不谢,独库精神世世代代传承。
烈士陵园依着青山,青松环立,所有来这里的人都在默默地回忆着,走着走着,他们就像是回到了过去,变成了一个无所畏惧的少年,他们在山上开道,在水渠里架桥,为的就是打通奇经八脉,把天堑变成一条道路。他们年纪最大的只有三十一岁,最小的只有十六岁。
“在这风雪的夜晚,你为了守护我们的心,为了守护我们的灵魂,你撒了一碗酒,那碗里装着岁月,敬了一个军礼,这是军人最真诚的感情。雪花融化,青草枯萎,你种在山上的松树,纹丝不动。”陈俊贵为2013 《感动中国》颁奖词
陈老是这座山下的守墓人,不求名利,只为战友的一句话,让他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事情,在烈士陵园的入口处,有一家简陋的摊位,一对穿着军服的夫妻,一言不发,相貌平平无奇,如果不是 cifer介绍,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竟然是为自己的战友守墓。两个老人都是五十多岁的老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