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章 白洋淀(1/3)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白洋淀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水生植物包括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等4类。经过不同时期的调查,发现水生植物科、种都有变化。1958年为15科30种,1975年为16科34种,1982年为15科32种,1991年为19科46种。[22]根据贺学礼等编著的《白洋淀高等植物彩色图鉴》记载,白洋淀地区高等植物有85科289种3亚种14变种2变型,其中蕨类植物2种1亚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283种2亚种14变种2变型,该书基本涵盖了白洋淀水域和沿岸常见的高等植物种类。
白洋淀内水面开阔,饵料丰富,水生植物群落面积大,分布广。其中,湿地代表植物芦苇的生长面积约135万亩,浮游植物406种,底栖生物38种。此外,白洋淀素以盛产稻米、菱藕著称,被誉为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动物
白洋淀水生动物主要有鱼类、蟹类、鳖类、虾类、底栖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浮游动物。1960-70年代,因上游水库截流和白洋淀污染严重,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野鸟野禽变得罕见,部分优质鱼类绝迹。1988年以来历经多次补水,白洋淀动物种类开始增加。[2]白洋淀有野生鱼类资源有17科54种,主要有鲤鱼、黑鱼、黄颡[sǎng]等。哺乳动物14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5种。浮游动物41种。
白洋淀为为鸟类的繁殖地,截至2021年11月15日,白洋淀野生鸟类总量达230种,较雄安新区设立之前增加了24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翅鸢,以及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赤颈鸭、蒙古沙鸻等。另外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连续16年来到白洋淀越冬,大鸨属于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2022年,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48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42种,2022年秋冬季共新增1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5种,国家三有保护和其他级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