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9/44)
是一种假名而非实有,都没有自身的规定性。如果能够以平等心看待这二者,就不会有什么病患了,余下的就是执着于空的病患了,对于这种空病,也应该空掉。所以患病的菩萨,应该以无所受而受的态度来对待生死病患诸苦,虽然尚未取得佛的果位,也不应刻意弃除平常人的种种感受去求取涅槃。患了疾病的菩萨,应该念及六道众生中多有病患者在,应发起大悲心,既调伏自心,又调伏一切众生的烦恼病患,调伏的方法,只是弃除其疾病苦患,而不是同时把他们的生理感受及外在诸法都弃除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应弃除掉其患病的根源。”
“那么,什么是众生患病的根源呢?就是对外界有所执着,此对于外界之执着则是病患之根源。所谓执着外界,就是视三界为实有。那么,如何放弃对外界的执着呢?就是应该对外界无所取、无所得,如果能无所取、无所得,那么执着(攀缘)不除自除。什么叫作对外界无所取、无所得呢?就是应该远离‘二见’。什么叫作远离‘二见’呢?就是对内之心识和对外之境相都不执着。”
“文殊师利,患疾的菩萨就应该这样调伏其心,为了断除众生的生老病死等苦患、为了利他济众,这才是菩萨的觉悟之道。如果不是这样,只是为了自己的修行,那便不能利济群生。这有如一个人只有战胜强敌,才称得上‘勇’,佛法也是这样,只有做到兼除众生病患,兼利群生,这才配得上菩萨的称号。”
“那些患疾的菩萨,应该这样思考:一切众生的病,也如同我的病一样,都是非真非有的。当菩萨作这样观照时,如果又因大悲心而对众生产生偏爱,也应该舍弃。为什么要这样呢?菩萨的大悲,应以断除一切外界之烦恼垢染为前提,而如果对于众生有所偏爱,久而久之,便会对生死世间有厌离之意,如果能够舍弃偏爱之心,则永远不会对生死世间产生厌离之意,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不为爱欲偏见所蒙蔽。既然不会受蒙蔽、束缚,就能为一切众生说法,替他们解除缠缚。这有如佛陀所说的,如果自己有所系缚,而想替他人解除系缚,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自己无所系缚,即能替他人解缚,所以说菩萨不应该为任何爱见所缠缚。”
“那么,什么叫‘缠缚’呢?什么叫‘解缚’呢?贪恋于禅定的愉悦,这就是一种‘缠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