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2/3)
迦叶微笑”之心传。
第十香积佛品,记述维摩诘居士运用神通力,派遣化身菩萨到众香国取回香饭度众及记述众香国诸菩萨对娑婆世界由鄙视到赞叹的转变,说明大乘菩萨舍己利他、与众生同甘苦共患难的无限悲心。
第十一菩萨行品,通过香积佛国诸菩萨向释迦牟尼问法,演绎出菩萨当修“尽、无尽”两种法门,揭示大乘菩萨应当不住世间不离世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第十二见阿佛品,通过维摩诘居士以“如自观身实相”回答佛问“何等观如来”,及以“无没生”回答舍利弗问“汝于何没而来生此”,说明一切诸法如同梦幻;进而通过佛告舍利弗,维摩诘居士乃是从清净之妙喜国来此娑婆世界的大菩萨,说明大乘菩萨“虽生不净佛土,为化众生,而不与愚暗而共合”。
第十三法供养品,记述释迦牟尼佛为天帝等称说此经之功德,指出信解受持此经即是以法供养如来;如能做到“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即是“最上法供养”。
第十四嘱累品,记述佛以法嘱咐弥勒菩萨,令其广为流通传布,并借释迦牟尼佛之口,点出此经之经名。
从思想义理而论,经中有两句话可以说是本经思想的点睛之笔:一是“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二是“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唯心净土”是大乘佛教的一个基本思想,许多经典都曾不同程度地语及它,但唯有此《维摩诘经》谈得最是直截了当、生动透彻,对中国佛教的天台、华严、禅宗的影响也最大。经中通过对舍利弗等小乘众执着于外境外法、怀疑此土污秽不净的弹斥,指出只要“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中国佛教自天台之后,逐渐出现一种“唯心”的倾向,就其思想渊源说,主要来自《维摩诘经》。
认为世间出世间不二,主张既出世又入世,这是《维摩诘经》另一个重要的思想特点。维摩诘居士本身就是一个为化度众生而出入世间乃至入诸淫舍酒肆而又能一尘不染的大悲菩萨,他在经中屡屡告诫诸大乘菩萨应该“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这种出污泥而不染、入世俗而化他的既出世又入世的精神,对整个中国佛教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