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被“册封”的“民间艺术家”(5/6)
仍旧指向天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悲哀。他看到了他们的悔恨,他感受到了他们的恐惧。他的心中也有了一丝犹豫,他的剑尖轻轻颤抖,仿佛在权衡着是否真的要执行这份惩罚。他的心中有着无尽的哀愁,因为他知道,这些背叛者也曾是他的同胞,他们的灵魂也曾属于这片土地。
最终,耶律大石的英灵没有挥下手中的剑,他的心中涌起了慈悲。他明白,真正的惩罚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他收回了剑,转身面对着黑暗的剧院,他的身影在风中逐渐变得透明,最终化作一阵风,消失在了剧院的黑暗之中。他的存在就像是一场梦魇,提醒着所有人,历史不容忘却,民族的荣耀不容玷污。
随着他的离去,剧院内的寒风渐渐平息,灯光重新稳定下来,观众们的呼吸才得以恢复。樊芳和陈小平的身体逐渐恢复了温暖,他们的意识慢慢回归,但他们的心灵却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他们的罪行虽然未被剑刃所斩,但他们的灵魂却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他们跪在那里,久久不能起身,他们的悔恨和恐惧将成为永恒的记忆。
从那以后,这座歌剧院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话题,但再也没有人敢提起樊芳夫妇的名字。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一个禁忌,一个关于背叛和惩罚的警示。每当夜晚降临,人们经过剧院时,总能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和敬畏,仿佛那晚的事件仍然在空气中徘徊,提醒着过往的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背叛自己的根。剧院的工作人员在打扫时也会低声议论,说在某些寂静的夜晚,还能听到樊芳那未完成的歌声在空旷的大厅中回响,但无人敢于探究真相。
消息传回契丹国,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民众中引发了轩然大波。人们对于樊芳夫妇的行为感到震惊,同时也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更深的敬意。他们开始反思,开始珍惜自己的传统和信仰,更加坚定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故土的热爱。耶律大石的英灵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激励着每一个人不忘初心,坚守信念。
至于樊芳和陈小平,他们像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他们的名字成了过去式,他们的生活也变得隐秘而孤独。他们或许在某个角落默默忏悔,或许在反思自己的过错,但他们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