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救人(3/4)
自己不知道多少钱啊?
上午第三节课是语文课,语文老师是一个50多岁的男人,中等个子,带着一副眼镜。语文老师一上课就直接问到“班长,人都到齐了吗?”
“到齐了。”王诗诗站起来说道。
“上次没有来的那个孙洋同学也到了吗?”语文老师又说道。
“嗯!来了。”王诗诗说着!班里的同学都看过来,孙洋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毕竟第一节课就没有来。
“那就好,开始上课吧!”语文老师说着就开始上课了!孙洋知道这个语文老师叫杨红超。是个老学究。最讨厌别人逃课。果然一会讲到四书五经就说道“来,孙洋同学你来回答一下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孙洋站起来说道“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
孙洋说完,语文老师有点意外的看了孙洋一眼。“那你说说”《诗经》的六艺是指什么_”
这可难不到孙洋。“《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这其中,风、雅、颂为诗歌形式、赋、比、兴是表现手法。”孙洋一口气说完。杨红超心里暗暗想道,“这顽劣学生,肚子里倒有点儿墨水。”只好让他坐下。一会讲到古代科考时又问道“谁来说一下啊?”说完课堂上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
杨红超扫了孙洋一眼说道:“既然孙洋同学刚才说的头头是道,那还是你来给大家说一下吧!”
随即,一个洪亮而又带着自信的声音响起。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秀才、相公,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呢,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又叫解(jiè)元。
还有会试,会试和乡试的区别主要是:在京城举行,由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其中殿试最为重要,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钦定,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