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乾隆十五年(一)(3/8)
体治理黄河之事,如今局面将更加烦难,不可想象,论起议亲、议功的律例,也不该处置他;其四,现下朝廷为数不多懂治水的臣子都在各地修堤赈灾,两淮、江浙一带治水的事情,还得寻高大人这样的老河臣参详。”
皇帝想了想,还是不免想到当年高氏一门和西林觉罗氏合谋,以治水之事自重带来的憋屈感,于是道:“那就让他去浙东的河工将功折罪!”
傅恒道:“另外,两淮是南北要冲,十分要紧,偏偏河道众多,水患一发,难以善后。还得派一名既熟悉当地情况,又有能力,并且清廉的官员,否则再出一个侵亏案,朝廷的颜面和威信就难以维系了。”
皇帝闭了闭眼,忽然道:“桂铎……你以为如何?”
傅恒大惊,立刻道:“桂铎大人的身子,是经不起劳累的。请皇上,三思。”
皇帝道:“和亲王给朕带了一封桂铎的折子。你也看看吧。”
他从袖中掏出一封折子,递给傅恒。
傅恒看着信,边听皇帝道:“其实黄太医也向朕禀报过,桂铎这几年说是健旺了些,实则不过是疼痛减轻,精神看着好起来,底子早就虚透了,能过五十岁这个坎,已经是不容易了。今年秋冬不是阴雨就是大雪,这般反常季候,更是损耗,便又添了肺痈之症,按他的估计,也就是这两三年内,人就会咳血不断,卧床不起,正气损耗,原本附骨疽的患处会毒气横生、大片溃烂,直到虚衰而亡。”
傅恒的四哥一等承恩公傅文在去年咯血而亡,他知道这样的病患到了生命的尽头,是何等地痛苦。
他持信的双手有些颤抖:“所以,桂铎大人不想等到两三年后,毫无尊严地死在床榻上。他宁可在最后的时日里,再做一些事情。”
皇帝语气也有些沉重:“桂铎当年在淮安为官,他修筑的堤坝是为数不多坚固的,且他还整理出了治水之策,可以说是最了解当地水势民情的人,现下朝廷也的确是无人可派了。他在信里说起,如今二子成家立业,他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只是总不能放心慎妃。朕已决定,今后只要慎妃不犯十恶不赦之罪,朕,必保她一世荣华安稳。”
傅恒心中冷笑,说来慎妃从前是乌拉那拉氏的侍女,与皇上相识比自家姐姐还早,也可称一句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