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台湾述略(4/5)
、大小冈山、水底寮,累战皆捷。极南有地名郎峤者,负山临海,最辽阻。庄大田力不支,与其党潜匿焉。将军先遣水师由海道绕而截之于水,自以大兵环山围之。贼冲突不能出,阵杀者数千,溺海者数千,擒而戮者亦千余。庄大田亦就获。台湾平。
台湾之变,总督钦斋李公赴闽,道过常州,邀余偕行,佐其幕事凡一年有余。此编即幕中所记也。事皆与「方略」合,故不复删改。
林爽文本漳人。其将反也,当漳、泉二府人械斗之后,恐泉人不同乱,乃邀泉人刘志贤共起事,欲使为泉人倡。刘志贤自署理番同知,至鹿港收货税,有泉民林凑等起义擒之,鹿港得无恙。
是时贼方蜂起,漳人仗贼之势,尝凌泉人。及黄、任两提督率兵至,贼稍敛,则泉人又仗官兵之势凌漳人。迨官兵久顿不进,贼势日炽,胁各村民从之,不从者辄焚劫。于是泉人亦皆弭首附于漳矣。惟凤山县南有粤民数十村,结寨自守,贼终不敢犯。盖贼本乌合,非真有不可扑灭之势。故福将军等兵至,一鼓即败之。乃知前此诸将之过于谨慎,未免重视贼也。
今台湾既平,有当酌改旧制者,彰化县城宜移于鹿港,而以台湾道及副将驻之。康熙中初取台地时,仅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地。凤在南,诸在北,台湾居其中,又有鹿耳门海口通舟楫,故就其地设府治。其后北境日扩,闽人争往耕,于是诸罗之北增彰化县,彰化之北又增北淡水同知。则府城已偏于南。且旧时海口仅一鹿耳门,由泉州之厦门往,海道八、九百里。今彰化之鹿港既通往来,其地转居南北之中,由泉州之蚶江往,海道仅四百里,风顺半日可达。此鹿港所以为台地最要门户,较鹿耳门更缓急可恃也。
幸林爽文等皆山贼,但知攻城,不知扼海口,故我师得扬帆至。然海舟大,不能附岸,领鹿港出小船,二十里来渡兵。倘贼稍有智计,先攻鹿港;鹿港无城可守,其势必拔;拔则据海口,禁小船,我海舟虽至,亦不得薄而登;所恃以入台者祗鹿耳一门耳。兵即由鹿耳入府城,又须自南而北,转多纡折,必不能如此次之路捷而功速也。
彰化城距鹿港二里,不傍山,不通水,本非设县之地。若移于鹿港,镇以文武大员,无事则指麾南北,声息皆便,有事则守海口,以通内地应援,与鹿耳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