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千里驰援(6)攻城(中)(4/5)
为了避免漏气,铅弹都需要用搠杆敲击进去,弹药倒是不用担心,主要担心的是击发装置里的引药池。
燧发枪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与火绳枪相比只有两个不同。
一个是不用火绳了,以前夹着已经点燃火绳的龙头换成了夹着燧石的,这又带来了一个问题。
若是夹着火绳,只要轻轻放下龙头便能让火绳落入引药池,但若是燧石,那就需要燧石与引药池的池壁产生剧烈的摩擦才能产生火花,进而引燃引药。
于是第二个不同又来了,燧发枪的激发装置必须有一个耐用的弹簧来带动。
其它方面几乎没有不同。
不过,张七在甄别了清军、明军所用火绳枪后,立时就发现了不同,仿造葡萄牙人的清军火绳枪的管径比、重量显然更为合适,当然了,以他们目前对于火器质量的严苛态度,质量显然也强一些。
张七没有见过时下欧洲最先进的火绳枪,比如英国人、法国人的火绳枪,但也知道要像仿造火炮那样将发射药、管径比、重量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
加上并不亚于欧洲人的铁料质量,实际上他的燧发枪的射程、威力已经稍微领先欧洲人一步了,而且还是在铅弹重量差不多的情形下达到的。
还有,此时欧洲人的火药配方只是接近后世认为最科学的程度,他显然是完全按照最佳比例来制作的,自然又更进一步。
再加上刺刀,如果他能大量装备部队,依旧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劲旅,当然了,也依旧没有绝对的领先优势。
话不多说,八旗兵果然悍勇,虽然城墙上不时传来爆炸声,他们依旧毫无惧地扑到了云梯附近,此时就是考虑刀盾兵的悍勇和武艺了。
如果还是刚刚入关的八旗兵,张七绝对不敢这样攻城,他的刀盾兵再是勇悍,也不可能比那时的八旗兵还厉害,但现在是1662年,大清正式入关已经差不多十八年了,铁杆庄稼已经让相当一部分八旗兵的战斗力急剧下降。
可以说此时他们的战斗力已经不如汉军旗了,更不如绿营兵了。
果然,虽然蒯方挑选的都是极为勇悍,平时在军中比武也是名利前茅的刀盾兵,但八架云梯中只有一半的刀盾兵冲上了城头,大多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