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不得不出手的杨晓帆(3/4)
长下意识地厉声问道,进行反驳。
杨晓帆知道必须一鼓作气,抓住这个机会,他不再犹豫,大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同意您的观点,这四个单位的嫌疑确实最大。”
“考试答题时,我们都有体会,有的时候越觉得简单的题,反而越容易错。并且检查时,也不容易发现。是因为轻视了或者忽视了。”
“现实生活中,所有不合群不正常,包括特殊的现象,一定是有具体原因的,是另类的。”
“我看了问询记录,乳品厂的两位司机同志,回答问题过于圆满了,人证佐证也多。”
“你们觉得他们很正常,是没有嫌疑的。但我觉得,这反而是最不合理的地方。”
“这对他们而言,就是非常寻常的送货的一天,需要走那么多个单位。对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单位的情况,不应该记那么清楚。见过谁,碰过谁,和谁说过话,都清晰记得,非常不正常,仿佛做了准备一样。”
“而且碰上警察问询这么大的事情,应该是比较紧张的,像肉联厂、蔬菜公司的司机,出入卸货时,想不起来见过谁,和谁说过话,问询答道‘记不清了’,‘没发现什么问题’,这反倒是正常人的反应。”
“肉联厂的车比较腥,蔬菜公司的车比较脏,小朋友们一般不会走过去。而且他们一个冷冻车、一个货车,无论是装肉的车厢,还是装菜的车斗,都明显没有藏匿孩子的地方,驾驶室更是不可能,出门时都能看到。”
“乳品厂的车就不一样了,他货车后斗装着那么多奶桶。如果奶桶里面改造一下,放个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我有一种直觉,不一定是他们找孩子,而有可能是孩子走过去找他们。”
金科长正在认真思考杨晓帆的分析,觉得前面说的,很有道理。
听到这里,又被说蒙了,他下意识问道:“为什么孩子会走过去,找他们呢?”
杨晓帆回答道:“这个原因就多了啊,可能他们平时会给孩子从车上拿一些吃的,或者玩的,也可能他们的车涂了奶牛比较好看,也可能运牛奶的车子比较香,会吸引孩子,等等。”
金科长又抓住了一个关键问题,连忙问道:“可是去这三个幼儿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