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死亡之路(3/4)
死亡之路”,进入战后的伊国。
曾经记者拍下了一张照片,标题为“‘老大’和他的‘保镖’。”当时老师走在前面,后面是紧随其后经过严格训练的武警。赴任的路上,一千多公里的‘死亡之路’,经过沙漠,大片的芦苇地,五六十度的高温,还要高速行驶。
那条路上,爆胎,撞车时有发生,路上每年数不清的车祸,战后更是抢劫,枪击的频发地带,老师经过的前几天,越国参赞,意国记者都在那条路上遇难。可老师最终带着我们外交团队穿越了‘死亡之路’,安全抵达伊国首都。
那时因为战乱,伊国就像一个失控的世界,现代文明制造的武/器将那里变成一片片废墟,当地民众流离失所,他带队到了使馆时,那里住满难民。老师说,原本童年应该待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书包里装的可能是手雷,炸/弹。他们进入使馆时,人们看向他们的目光里,都是恐惧和仇视。
当时环境下,战火和死亡是伊国的常态,要恢复使馆工作难度非常大。使馆工作人员每天都在枪声中睡去,在轰炸声中醒来。
老师和使馆人员,每天穿着七八公斤的防弹衣,带队实地调查当地情况,保护当地中国人员的安全,致力于快速恢复使馆工作。工作途中多次遇袭,爆炸就发生在几十米远的地方,却依然努力恢复中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
后来,我国7名同胞遭受绑架,被当地非法武装扣留,老师得知后非常震惊,第一时间确认消息,报告国内。然后迅速确认被绑架人员的身份信息,开展营救工作。当时伊国到处是武装冲突,他们绑架了很多国家的很多人质。
当时的环境和局势,对于解救人质,难度非常大。老师临危不惧,一边发表电视广播讲话,呼吁释放人质,一边深入当地通过多个渠道营救。7名人质在25小时后,被成功解救。当时,那次事件被称为国际外交史上的经典。
后来,老师讲述那件事时,看起来云淡风轻,其实背后的凶险却是惊心动魄的。他经常说,外交官是除军队外,距离炮火最近的工作。所以他在我进去使馆的第一天,就告诉我,在那里,要准备开始新生!”
凌萱听着尉澹的讲述,想着自己在阿国时候见过的情况,她紧紧抱着尉澹,“其实,徐老经历的很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