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冷雾 (2)(2/4)
一大跳,我整个儿就被吓瘫在地上,腰椎磕在钢筋上,疼得我差点背过气去。王四川的反应比我慢半拍,也吓得倒退了一步。
回过神忙用手电再去照,却看见那人一闪间,躲过了手电的光斑,突然就爬起来,朝车间的黑暗处飞也似的爬去,那一刹那的动作,完全就是一只动物。
“抓!”我瞬间醒悟过来,对王四川大叫一声,因为我这个时候站不起来,而王四川是站着的。
王四川的做法却和我不一样,他应了一声,叫我照着照着!我忙用手电追着那人,接着他掂量了一下自己的手电筒,吆喝了一声,对着那人就扔了过去。
我看着那支手电划过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弧线,狠狠地砸在了就要消失在黑暗中的那人的膝盖上,那人闷哼了一声,滚倒在地,动了一下又想爬起来,但是显然伤得极重,他爬起来又摔了下去。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王四川施展他投掷“布鲁”的技艺,作为在中蒙一带混过的人,我多少听过一些蒙古人投掷布鲁神乎其神的描述,但我没有想到的是真正用于“狩猎”的时候,这种技艺施展起来竟然如此有美感。
王四川后来告诉我,他投掷的方式是“吉如根布鲁”的方法,如果他想用力气,我根本就看不清手电的运动轨迹,只能听到破空的声音,不过这样一来那人的膝盖会被完全打碎。真正好看的是另一种用来打飞鸟的布鲁,他的安答中有一个高手,比他厉害多了。
我们追过去的时候,那个人还是已经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撞进篷布罩着的物资堆放区里,里面连绵一片全是叠在一起的篷布,他一下就不见了踪影。
我和王四川追了进去,地上全是固定篷布的绳网,很容易绊倒人,王四川一边往里面闯,一边扯掉边上物资的篷布,看看他是不是躲在下面。
那些篷布里都是罐头和一些瓦楞片一样的装置,类似于过滤网,还有很多油箱。这些军用物质堆放的方式,都是物资放在浅舱板上,然后披上篷布四个角用麻绳网或者铁丝包紧。一看就知道是空降用的打包方式,德式的物资底盘十分明显。
当时中国的15军用空降技术都是苏式的,很多民间,比如我们在内蒙古戈壁上接空投物资的时候,其中有一些是从日本人那里缴获的德制底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