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妊娠期糖尿病(1/3)
本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古代文献中对此病没有形成系统认识,但在古医籍中早有相关论述,因妊娠糖尿病发生在妊娠这一特定时期,故将其定义为“妊娠消渴病”。
由于妇人的生理特点导致妊娠时特有生理变化。《灵枢·五音五味》篇指出:“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说:“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主”;宋代《妇人大全良方》强调:“妇人以血为基本”;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因此妊娠期间,阴血下注养胎,机体处于相对阴血偏虚、阳气偏盛状态。“津能生气”“津能载气”,孕妇阴血亏虚,导致“津停气滞”,机体津液输布运行受阻,气血郁滞不畅。加之胎儿逐渐长大,气机升降受阻,加重气血运行不畅,致使脾肾气化不利,脾虚血少,痰湿易生。若平素阴血不足,脾肾虚弱、气机郁滞之人,孕后复因调养不当,“脏气本弱,因妊重虚”,“虚邪相应,邪气易留”。
病案:
患者李某,女,31岁,h:165 ,w:75 kg。
2021年7月20日首诊
主诉 发现血糖升高1年。
现病史 患者1年前因妊娠行糖尿病筛查,空腹血糖7 ol/l,诊断为“妊娠糖尿病”,嘱其饮食控制,后因血糖控制不佳予以胰岛素治疗:门冬胰岛素30 r早8 iu-午8 iu-晚8 iu,三餐前皮下注射,现已停用胰岛素治疗。平素空腹血糖波动在64~8 ol/l,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在8~10 ol/l。
刻下症:乏力,胸闷,心悸,夜间明显,怕热,多汗,双目干涩,纳可,偶有胃脘胀满不适,夜休差,多梦,大便成形,每日1-2次,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既往体健,否认“药物、食物及花粉”过敏史,否认巨大胎儿生育史,母亲高血压病史。
西医诊断:妊娠糖尿病。
中医诊断:妊娠消渴病,证属胆郁痰扰。
处方 温胆汤加减。苍术15 g,白术15 g,茯苓20 g,法半夏9 g,枳实10 g,陈皮15 g,焦山楂30 g,荷叶30 g,连翘15 g,生姜15 g,虎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