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功能性子宫出血(1/4)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经方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主要病机在于肾的阴阳失调,但在出血阶段,因病因、体质、年龄、病程等不同因素,往往出现瘀滞、血热、脾虚等不同见证,有的占次要地位,有的还占主要地位。不过,这种表现仅仅在出血阶段,随着血止就让位于肾的调治。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要针对上述见证灵活运用,以及时达到治标止血的目的。究其病因,临床运用上一般分以下几个证型。
(一)血热型临床症状:临床常见月经过多如崩,血色深粘,面赤口干,心多烦梦,鼻干气热或齿鼻常有出血,四肢发热,便秘尿赤,口渴饮冷,舌质红,苔黄或少,脉洪大或弦数力。
此型乃素体阳盛,似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而致内分泌失调而发生的崩漏;亦可见于少数血小板减少而致崩漏,表现为血热者。
治法: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1二地骨皮汤:生地15克、地骨皮18克、玄参18克、白芍12克、麦冬12克、阿胶(化服)9克,水煎服,1日1剂,可连服3~7日。
方用生地、地骨皮清热凉血火,是血得寒则凝之意。白芍、阿胶柔肝养阴,止血益血;玄参、麦冬养阴生津;合为清热泻火,养血凉血、柔肝止血之剂。
2清热固血汤:地骨皮15克、生地15克、炙龟板24克、阿胶(化服)9克、煅牡蛎24克、炒栀子9克、炒地榆30克、黄芩9克、棕榈炭15克、藕节9克、甘草3克,水煎服,1日1剂,可连服3~7日。
方中生地、地骨皮清热凉血;炒栀子、黄芩清热泻火,是血得寒则凝之意。龟板、牡蛎滋阴潜阳固涩;地榆、棕榈炭、藕节、阿胶止血益阴以养血,甘草清血热以调和诸药。
(二)血瘀型临床症状:临床常见崩漏日久不正,淋漓不断,血色紫黑有块状,少腹疼痛拒按,服用益气、止血、养阴药效差,舌紫黯或舌尖、舌边有暗紫色斑点,脉沉涩或弦紧。
此型类似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子宫内膜发生不规则剥脱,致有血而不生新的情况,因而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久不尽而腹痛。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