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慢性再生障碍贫血(1/2)
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如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病毒感染、伴有某些先天性疾病、免疫因素等),导致骨髓制造血细胞的功能发生“故障”,即骨髓不能正常制造血细胞,从而引起全血细胞(指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血液病。本病发病相对缓慢,以贫血、感染和出血为主要表现,但程度较急性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轻。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中医理论中,常被认为是由于劳倦过度、外感邪毒、房事不节等因素,导致脏腑阴阳受损、气血亏虚,进而形成虚劳症。中医对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辩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阴虚火旺型: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短、头晕、无力、失眠等症状,同时伴随颜色、嘴唇、指甲苍白等血虚证据。此外,患者还可能有低热、手脚心热、盗汗、纳差、出血、便干、脉细数、苔薄、舌尖红等阴虚火旺的症状。对此,中医常使用知柏地黄丸合犀角地黄汤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2 肾阴虚型:此类型的患者同样有血虚的症状,同时表现出肾阴不足的特点。中医通常使用左归丸来滋阴益肾,益气生髓。
3 肾阳虚型:除了血虚的症状外,患者还可能表现出腰膝酸软、气软、便溏、出血少、脉细或虚大、舌质淡等肾阳虚的症状。此时,中医会采用右归丸来温肾壮阳,益气生髓。
治疗再生障碍性不良性贫血
例:李xx,女,34岁,1969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一年前自觉全身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促、失眠多梦、饮食日减。后因牙龈、鼻腔多次出血就诊,经xx医院诊断为再生障碍性不良性贫血。经服用多种维生素、力勃隆及三磷酸腺苷等西药治疗四月余,血色素仍在6克左右,入院2月,输血四次,血象变化不显著,于10月12日邀中医会诊。
患者面色苍白,唇淡、齿龈麋烂,上肢及前胸紫癜满布,精神不振,舌胖嫩苔白,脉芤而软。诊前鼻衄三次,遂处十灰散,荷叶、川军、大小蓟、栀子,棕皮、茜草、茅根、侧柏叶、丹皮各10克,烧炭存性为粉,每日服3克,以淡醋汤送服。服三日后,鼻衄已止,遂改处方如下:
第一方:炙甘草10克,生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